从中国军视网的创办看媒体的融合创新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由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独立运营的中国军视网,是全军唯一的专业视频互联网站

  由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独立运营的中国军视网,是全军唯一的专业视频互联网站。创办近3年来,运营团队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以“服务中心”为宗旨,以“寻找亮点”为特色,以“打造品牌”为根本,走出了一条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受到观众欢迎。

  2014年12月29日,中国军视网和军事TV客户端同步上线。中国军视网是全军唯一的专业视频互联网站,由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独立运行,注册域名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平台,中国军视网旨在进军“分享、开放、互动”的移动互联领域,切合了网络在线视频成为第一大应用、移动互联模式覆盖更多人群的发展潮流。从中国军视网的创办和发展,可以看到媒体的融合创新途径。

  中国军视网上线年来,运行良好,受到了观众的密切关注和一致好评。基层广大官兵也踊跃投稿,点击量不断上升。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中国军视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逐步解决发现的各种问题。

  新媒体造就了信息开放的新局面,造就了全时空传播的新局面。尤其是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推动,不断使传播形态更加多样化。而“媒体融合”除了进行技术创新、平台聚合以外,“新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也是推进“媒体融合”的关键要素。观念决定方向,行动成就未来。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每个传统媒体人都要转型。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而是思维方式必须转型。

  在这个传播多元化的时代,每个媒体人每天都要接触成千上万的海量信息。信息应该如何筛选呢?这需要媒体人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等专业功底,都需要在每一个媒体人身上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媒体人要有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本领,具备求新状态和创新意识,才能更积极地推动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实现。

  在媒体融合大趋势下,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仅仅满足写稿、编辑是远远不够的。要适应全媒体采编发展方向,必须要调整采编人员。我们部门的很多工作人员,原先都是从事电视传统媒体工作的,对新媒体一时还难以适应。为此,我们一方面从外面新招了一些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继续学习,促进传统媒体人才向复合型采编人员转变,努力掌握新媒体传播技巧和能力。

  媒体融合,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在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互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以“服务中心”为宗旨。中国军视网作为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的新媒体宣传窗口,首先以服务受众为中心,以扩大节目影响力为宗旨。中国军视网充分利用军事节目中心视频资源的优势,将中心12档栏目已有的电视节目全部收录其中,并同步进行更新。这么做,第一是为了丰富网站的内容;第二是吸引这些节目的粉丝关注我们网站和查阅往期内容;第三是希望不断创新的电视节目能成为中国军视网的特色,进一步给军迷朋友带来好的口碑。

  以“寻找亮点”为特色。虽然中国军视网有中心12档栏目提供视频支持,但这一切还都仅仅停留在做加法的阶段,尚未实现创作力量的整合,更没能实现内容生产过程的融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12档栏目的节目中找出“亮点”,寻找不同的切入点。一方面,我们对视频进行简单的修改,以吸引眼球的标题、广告语和视频片花、图片引起受众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们从视频的内容入手,将长视频节目细化成多个小视频,满足受众的各种不同需求;再就是对精彩节目、对主创人员和中心领导进行采访、报道,制作拍摄花絮,以此来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去年10月底,中国军视网制作推出的《军旅文化大视野 边塞文化》系列节目西藏篇,其中,关于詹娘舍哨所的拍摄花絮记录,推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家媒体都以不同的视角转载报道了这个视频,全网点击量破亿。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对传统电视节目进行复创,还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以“打造品牌”为根本。通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觉得今后的中国军视网应该有一个大的升级和升华。目前地方一些民营网站之所以蹿红,很重要的一点是靠一两个项目的品牌效应,凝聚人气、拉动市场。对于中国军视网来说,这就启发我们要全力推出拳头产品,以特色立品牌,靠品牌树形象,力求局部领先、优势先行,辐射带动其他发展,打开局面。没有重点,就没有特色。中国军视网不断加大原创力度,重视独家策划的建设发展,采用专业的网站设计和新媒体理念,以视频为核心内容,辅以图片、文字音频,并以此为特色,拉开与全军政工网、中国军网、央广军事网的距离。每天,在大量常规节目的上传制作播出外,我们还特别制作播出了适合视频网站的《我想对你说》《春风满军营》《记者探秘军营》《三分钟聊两会》《军事嘚吧》《巷战》等一系列原创特别节目,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比如说《军事嘚吧》,是一档在去年两会期间制作上线的日播节目,也是军队首档偏综艺的脱口秀类节目,每期2-5分钟左右。节目围绕当天的热点要闻进行解读,主持人利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向网友传播一定是热点资讯。比如说:去年的两会、九寨沟地震、全运会等等都是紧扣时效性,当天收集稿件、当天录制、当天制作发布。日播的压力其实相对是比较大的,虽然时长并不长,但是每天编导都要及时查阅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截取、总结后再创作出适合《军事嘚吧》定位的节目。

  受众的平台交流互动。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等移动平台作为新型社交渠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类信息分享平台具有推广速度快,覆盖人群广、内容发布灵活等特点,同时还极易形成信息的共享与联动。由受众发出共鸣性感受,其他受众对其感受产生认同,进而也参加到互动行为中,从而形成进一步的分享和扩散。这便是微信、微博平台信息传播中的巨大优势。

  为此,从2017年起,中国军视网逐步开始重视微信、微博平台的运营。一是提高微博的发布数量,提升微博账号的活跃度。如此,中国军视网微博账号的曝光机会就大大增加,为粉丝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前提条件。二是提高微博的质量,将内容进行“微博式”改造,使发布的内容更符合微博用户的语态,更利于内容的扩散传播。三是增加微博互动性。增加粉丝数量只是初步任务,把积累的大量粉丝转化为活跃的忠实粉丝是更重要的一项工作。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微博互动的重视,选择性地回复网友评论,时不时到一些微博大号主页留言,适时举办一些微博抽奖等活动。这样一来,微博的转评赞数量逐渐得到了提高。

  以视频直播带动平台活力。2016年是网络视频直播元年,2017年则是其迅速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国军视网借助视频直播行业,一系列媒体平台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网民也越来越适应并且喜欢视频直播这种媒体形式。打开央视新闻的新浪微博,就会发现央视新闻几乎天天都有微博直播,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为此,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在探寻适合我们的移动直播之路。经过不断的尝试,中国军视网先后开展了“同心共筑强军梦”网络媒体国防行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直播、电影《建军大业》清华大学巡映活动直播、纪念建军90周年阅兵同步转播、“海峡勇士”舢板竞赛直播、“大咖带你逛军博”军事博物馆参观活动直播等多长直播活动。从一部手机、一个话筒的移动直播,到多机位多角度的大型直播,中国军视网开展了很多高效且简单可行的视频直播路径。

  打造形式新颖的新媒体产品。对于军内媒体来说,我们在新媒体产品的打造上要逊色于地方媒体。2015年,H5开始受到各家媒体的青睐,一些媒体开始采用这种图、文、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2016年,H5技术快速发展,依托H5衍生的广告公司、科技公司相继出现。H5也逐渐从最开始的单纯的图、文、音视频转变成了互动性更强的新媒体产品。2017年,H5行业依旧快速发展,创意新颖、制作精良的H5作品如雨后春笋此起彼伏。为此,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军视网微信微博组就开始布局H5产品制作。2017年,我们所设计制作的多个H5作品受到了多方好评,如去年两会期间打造的《两会智能机器人》,清明期间设计的《穿越时空,致敬英雄》,国庆期间推出的《卡通军人头像生成器》,十九大期间创作的《坐着“复兴号”,奔向十九大》《小编跑盛会:提问军队党代表》等多个作品被一些H5案例聚合网站收录,同时也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网友的广泛好评。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竞争转变为合作,媒体之间互为补充、互相扩展、互相延伸。未来,中国军视网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中进一步转变理念和思维,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各种资源,建立持续、立体、规模化的宣传模式,促进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开创新的辉煌。

  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中国军视网虽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但作为我军唯一一家以视频为主的军事网站,将作为军队新媒体时代的先声代表,运用自身在视频内容上的优势,在传播内容上进一步专业化,在军队视频为主的新媒体中树立无可置疑的权威性,抢占制高点,争取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在新媒体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20-03-06/2001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头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