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点杨迪下跪感恩父母、不用帮李华写信了、全国高考日、15岁女生带毒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原标题:一周热点 杨迪下跪感恩父母、不用帮李华写信了、全国高考日、15岁女生带毒  近日,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中从杨迪和家人的相处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又有趣的家庭氛围

  原标题:一周热点 杨迪下跪感恩父母、不用帮李华写信了、全国高考日、15岁女生带毒

  近日,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中从杨迪和家人的相处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又有趣的家庭氛围。杨迪说父母从来没有阻碍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鼓励式的教育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很优秀,也因为父母的支持,让他完成了梦想。

  这件事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对于鼓励式教育的探讨。杨迪诉说了自己曾经为了节目效果穿女装,被人嘲讽,还有人对杨迪的父母说他是不是被电视台欺骗了这类的闲言碎语。但是杨迪的父母始终对孩子说支持他做的事。

  李佳琦的父亲也是如此,他的父亲是一个不给孩子设限的男人。李佳琦小的时候虽然是个男孩子,但却像一个女孩子一样,特别喜欢打扮,总是遭到各种嘲笑。但他的父亲,不是这样想的。 在儿子自卑孤独的时候,离异的父亲找到他。父亲并没有打击斥责孩子,而是给予希望并鼓励他走自己喜欢的路。

  传统的中国教育观念是“玉不琢,不成器”,甚至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喜欢在我们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这是80、90一代对于家庭教育的共同感受。正是因为这一话题戳中了很多人对于原生家庭教育方面的感悟,引发了同理心。大家借助这个话题在评论区描述自己的辛酸经历,抒发压抑在内心已久的委屈、愤懑,使得这个话题被广泛关注热议,上了热搜。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在接触媒介前有一个心理预期,他们选择接触一种媒介并接收他的信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期待。杨迪感恩父母本身没什么讨论价值,有价值的是其涉及的对于原生家庭教育的探讨。鼓励式教育,网友表示很羡慕,因为自己未曾有过这样的教育氛围。这是这件事戳中网友心理的层面。

  今年高考全国一卷英语作文竟然没有李华了,从小到大堪称英语作文钉子户的李华今年消失了。考生:有些伤感。

  又是“爬山”又是“被隔离回不来了”,沙雕网友纷纷大开脑洞,抛出各种梗,在评论区玩得不亦乐乎。

  如果要对“梗”下一个定义,大家可能一时间也说不上来。可能是一个热点事件,可能是一个影视桥段,也可能是综艺节目里明星说的一句话。花花认为,但凡能引起讨论、能触发笑点且频繁用于交谈的一切事物,都能称为“梗”,它是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伴生物。

  表情包也好、梗也好、拿出经典热点事件回顾也好,这些都是传播学上符号的体现。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表示某种意思,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又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传播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

  “梗”作为一种谈资,被广泛用于互联网对话和现实谈话空间中,传达了某种特定的笑点,是传达和承载意义的载体和要素,因而属于符号的一种。由于被广泛、频繁地使用,“梗”在互联网交流空间中呈现出过度戏谑化、转移舆论焦点的特点。例如“不可能打工男”的道歉,大家的焦点还是在“不打工”、“说到做到、养鸡养鸭孝顺父母”这样的人物标签上,而不是对于他的恶劣行径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探讨。

  近日,南京南站安检口,民警在两名女子行李中发现“笑气”。两名女子一名今年20岁,另一名只有15岁。两人都表示不知道“笑气”是毒品替代品。据悉,二人前一天在夜店玩的时候,一朋友给了他们“笑气”。二人吸食完后,便想将“笑气”带至无锡。

  其实这则新闻报道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件事进行一个科学传播和健康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安全防范的意识。但是微博评论区却把焦点放在了“15岁就染头发去夜店”上。

  这种现象在传播学上属于舆论失焦,舆论失焦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在发表舆论中偏离主要事实讨论的一种不良现象,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的话语权逐渐显露,主流舆论在众声喧哗的干扰下传播和说服的力量削弱,导致舆论偏离事件的根本性问题、偏向情绪化发泄的一种舆论表达现象。

  新闻报道本身的意图是想科普“笑气”作为毒品替代物对人体的危害性,会在什么场所出现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鉴别这类毒品从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是这则新闻报道议程设置的重点,然而网友的重点却在对未成年人出入夜店、染发等行为的探讨上,偏离了事件重心,误解了传播意图。

  怎么看待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呢?花花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的多样化解读。由于受者自身的个人经历、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既有知识积累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其对于传播内容的解读也是存在差异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受者未必会按照传者意图去解读传播内容。

  在舆论失焦中,最常见的特征就是非理性状态下的情绪化表达。这件事中的两名女生原本也是受害者,差点遭受毒品的侵害,虽然染头发、去夜店确实不是青少年该做的事,但是也没有必要被网友这么大加抨击,重点不应该在对“笑气”这类毒品替代物的认知上吗?对两名女生的不良行为大加指责,大可不必。容易偏离传播意向,造成舆论引导体系的混乱。

  那天花花在办公室里问同事:“为什么每年高考大家都这么关注?”同事说:“因为大家都能唠上两句的也就这个事了。”

  瞬间感觉好有道理!是啊,大家都经历过高考这最后一次公平的选拔,都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感,都能在这件事上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当然是全民关注了。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每年高考日各大平台都会议程设置这一话题,因为每个人都有着对于这件事的自我经历,在新闻价值上满足时新性和接近性的要求。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民众愿意关注这件事以外,每年都如此议程设置的另一层原因是政府有意的舆论引导。无论是高考前段时间对于苟晶事件的公正处理,还是每年高考日对于考场秩序的维护、对考生利益和安全的保护这类的报道,这样的议程设置都能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和温情作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20-07-28/2115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头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