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科技助力中国粮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聚焦科技助力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升,如今,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69%,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一个个颠覆性技术正在为农业的生产方式带来改变,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70年来,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田间耕种巨变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深刻变革,是中国智慧不断创造中国粮的生产奇迹

  《中国粮的奇迹》第二集聚焦科技助力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升,如今,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69%,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农业智能化,一个个颠覆性技术正在为农业的生产方式带来改变,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70年来,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田间耕种巨变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深刻变革,是中国智慧不断创造中国粮的生产奇迹。

  2019年6月,一位90岁的老人和一段略带湖南口音的英文致辞在网络走红,一天的时间,播放量超过2000万人次。

  几十年来,在这些农业科学家共同努力下,新品种、新机械层出不穷。从超级稻到紧凑型玉米,从无人植保机到果菜收获机,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70年来,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人多地少的中国在自己的碗里装满了中国粮。

  藏粮于技,泱泱大国的农田里,亿万农民以科技为画笔,不断书写着农业新画卷。

  种质库很像一个巨型冰箱,始终维持在零下18℃。低温之下,种子的代谢变得缓慢,种子可以保存五十年以上。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关键性战略资源,谁占有的种质资源越丰富,谁的基因开发潜力就越大。放眼世界,每个农业强国都需要拥有强大的种质库,才能在全球站稳脚跟。

  国家作物种质库就像一个保险柜,需要的时候,通过科技手段,种子随时都可以被唤醒、激活。

  每年全国都有30多万台收割机参与跨区作业,从黄淮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黄土高原,收割机大军随着小麦的渐次成熟迁徙。这一持续了二十三年的大规模自发性行动,是中国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农业机械化从零起步,但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

  拖拉机走过的地方,一卷卷崭新的农用薄膜整齐并行,拉出三条平行的透明带,肉眼几乎看不出有任何偏差。

  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作业系统,就是让铺膜机能无人驾驶、不分昼夜全天干活的核心。

  在新疆,一排远程遥控的无人采棉机正在秋收,一小时收获60亩,这比过去人工采棉效率提高了上千倍。

  郭永肖是这次植保飞防任务的主力,年纪轻轻的她,飞防足迹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

  植保就是虫口夺粮,地里的幼虫正在啃食庄稼,再不防治,这片玉米地将减产一半。一场农田保卫战,即将打响……

  无人机一次可装10升农药,距离玉米1.5~2米的高度飞行,在下压风场的作用下,它能将药液细密均匀地喷洒在玉米的叶片和茎秆上。

  50秒左右就能喷完一亩地,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娄强老两口过去一周的工作。

  北京的写字楼里,几个年轻人正在跟900多公里外的一场暴风雨抢时间,远程遥控吉林农田,一次计划外的秋收。

  卫星云图上出现了台风云团,会直接影响吉林松原长岭县的苜蓿种植地,那里有几千亩苜蓿还没收获。

  李文举接到预警时,长岭的天气看起来依然晴好,但他相信张弓他们的判断,原计划在第二天才进行的收获,被他紧急改为当天夜里。

  今天,5G应用测试团队带来了一项新技术,可以装在牦牛身上的移动设备。大草原上,一场5G商业应用的安装调试正在进行。

  2018年,中国开启12个省份的5G应用测试,四川阿坝就在其中。几十年前,这片偏远的高原连电话都打不通,但现在却可以利用5G技术放牛。

  如果说4G是修一条路,那么5G就是造一座城。未来,5G技术不仅能覆盖大城市,还将给中国农业带来深刻的变革。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keji/2019-11-22/16227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头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