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部署在2021年3月开展 各地和学校要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中小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部署在2021年3月开展
各地和学校要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中小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
各地和学校要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各地和学校要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知识,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改变家长“重治轻防”观念。
家长要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时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在家使用电子产品时长。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保障睡眠时间,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单纯性近视一般由于后天不良的用眼习惯造成,这种近视遗传概率很小,病理性近视遗传风险相对较大。
父母近视的孩子之所以更容易发生近视,除了遗传的原因之外,还与近视的父母更有可能给孩子制造出容易近视的环境有关。
下面这些近视的常见早期症状,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就要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
目前,并没有任何科学证明的有效办法,能治愈近视。95%以上是因为眼轴增长引起的。
配戴眼镜、屈光矫正手术(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只是控制、矫正,并不能根治近视。
已确诊为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我们只能通过努力,延缓近视度数的进展和眼轴长度的增长,降低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
专家指出,对于“防蓝光”问题一定要谨慎,“过度防护”和“该防的不防”都将适得其反。
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眼干眼涩,其实更多和用眼习惯相关,比如离屏幕过近、使用时间过长等,和蓝光本身无关。
既然蓝光不是造成近视的原因,那所谓“防蓝光产品”预防近视就缺乏科学依据了。
但国内近视防治领域的权威专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介绍:
目前,低浓度阿托品并没有在中国内地批准上市,其治疗效果也仍在研究中。且低浓度阿托品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比如瞳孔散大、轻微畏光等症状,此外还有部分孩子对这个药过敏。
所以,为了避免盲目听信视力矫正机构导致延误孩子的正常治疗,耗费金钱和精力,一旦孩子出现视力异常,一定还是要及时就医。
发现近视后,一些家长和孩子抵触戴眼镜:一是影响外观,二是根深蒂固地认为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加深得更快,再也摘不下来了。
如果发现孩子近视而不进行矫正,孩子看东西费劲,便会采取眯眼、歪头等行为努力让自己看得清楚些。久而久之,不仅会使眼睛过于疲劳,还会加速近视发展。
0到3岁,是预防宝宝近视的关键期!近年来,低龄宝宝高度近视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
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到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需要孩子做到上课、看书、写字时间不超过40分钟,操作电脑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如果说必须长时间写作业的线分钟左右,一定要让孩子稍微休息下,哪怕是几秒钟闭上眼休息,或者是转动一下眼球,这都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21-03-25/21923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头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