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风向标:产业互联网、教育、物流、消费……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2019年3月28日到29日,零界·新经济100人2019年CEO峰会在北京诺金酒店隆重举行

  2019年3月28日到29日,零界·新经济100人2019年CEO峰会在北京诺金酒店隆重举行。

  当下,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们都面临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和技术创新应用的瓶颈期,如何看清趋势,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寻找确定,是此次峰会探讨的主题。

  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安能物流董事长王拥军等50多位创投界重量级嘉宾齐聚这场万亿盛宴,共同就产业互联网、新教育、新消费等领域发表自己对当下和未来趋势的看法。

  新经济这个词最早诞生于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随着IT及相关技术的兴起,美国诞生了一批新经济企业,颠覆了传统经济,之后影响了全球经济业态。

  创新分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模式的重新组合,模式创新成为国内过去20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诞生的主要门类,不管是C2C还是拼团、共享,在本质上都属于模式创新。

  如今创投圈在讨论一个问题,当单纯的模式创新到了一个阶段,下一步创新该往哪走?

  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随着新经济巨头企业逐步占据相关市场,尤其是C端市场,集群效应让他们从行业资源到资本再到整个产业生态,实现了全方位的覆盖。所以,在模式创新领域,尤其是C端市场,在我们可以看见的范围内,出现更大的超级独角兽的难度会不断增大。

  相反,由于在部分技术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地区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技术创新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技术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多个技术线条进入提速发展期,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都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发展,有的甚至接近突破的点位。众多高速发展技术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效应值得我们重视,可能对许多事物、模式的边界产生颠覆和重构。当模式创新的速度见小底时,技术创新将带来跨界创新的新浪潮。

  2018年10月马化腾在知乎上的深夜提问,使产业互联网再次成为创投圈的热点话题。在本届峰会的产业互联网论坛上,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BOSS直聘创始人兼CEO赵鹏、青云QingCloud CEO黄允松、铁甲创始人兼CEO樊建设与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分享了各自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看法。

  陈维广:投资人经常说,投To C公司,最快两三年就能一鸣惊人,投To B公司则是漫漫长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爆发。我想问各位CEO,你觉得自己公司所处的细分赛道,爆发的时间点到了吗?

  樊建设:我觉得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服务链条长,所以从业务模式假设到反馈验证的周期会比较长。另外消费互联网更容易让员工有同理心,像铁甲这种细分领域,员工不可能自己买台挖掘机,所以怎么样能够让产业和互联网思维能够融合也是挑战。在我看来产业互联网爆发的时点还没到。

  黄允松:云计算这个行业,我觉得如果从投资的角度,可能需要过两年,到2021年会是一个巨大的回报期。如果从公司业务的角度,实际上2018年就已经开始有迹象,今年对所有大型企业集团客户的云计算供应商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年份。

  赵鹏:如果从人才的流向来看,一般每两到三年会有一次爆发,过一两年又回冷。比如说前两年是新零售,再前两年是P2P,再前两年是O2O。从我们平台来看,人才流动一般伴随着风口的爆发。回到招聘领域,其实在我的理念中没有爆发这个词,甚至很难有产业互联网这个词,我们做企业服务就好了。

  王东:阿里巴巴解决了交易、支付、物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才逐渐成为一个万亿级别的企业。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说,也必然需要这个过程。从我们来看,找钢网最开始解决交易的撮合问题,然后解决交易的效率问题,再解决仓储、加工、物流这些问题,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些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爆发一点,我觉得目前整个基础设施已经搭建得差不多,爆发期应该不远了。

  在去年零界峰会上,新经济100人发布了陪伴未来百亿CEO成长的「山海成长营」计划。本次峰会邀请了6位成长营公司的CEO:善诊健康CEO吴竑兴、三体云动CEO大熊、若水医疗创始人兼CEO左潇、袋鼠麻麻创始人兼CEO索玛、喔趣科技创始人兼CEO储峰、聚土网创始人兼CEO田靖隆,与山海成长营执行教练马成功共话新经济下的机遇。

  马成功:医疗和养老是两个万亿级市场,如何同时切入这两个巨量市场,你找到的结合点是什么?

  吴竑兴:中国养老市场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好的支付方,而数据是其中关键的驱动因素。善诊创业三年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完整跑通了子女为父母付费体检这一环,积累了大量的老年健康数据,并将数据落地运用到老年健康险领域。

  马成功:作为阿里出来的连续创业者,三体云动是从SaaS服务的产业互联网领域切入,未来你希望继续在细分市场往深里做还是有横向扩展的计划?

  大熊:我们一定会往深了做,横向扩张短期三到五年内没有精力和资源做。作为一家产业互联网公司,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产业大于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立足点,上、中、下三游,产业链全部覆盖。我们做了这个事情之后,行业壁垒和护城河自然就出现了。

  左潇:医疗的问题在于多方的供给矛盾,信息不对称是医疗行业的变革难点,我们想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改变。我们将产品带到非洲,当先进的人工智能科技到达贫穷落后地区,带来的冲击感还是很明显的。但因为当地医疗条件落后,我们做的是真正雪中送炭的事。

  马成功: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口,但很多企业更多地是在线上发力,袋鼠麻麻却选择了很重的线下店模式,其中原因和难点?

  索玛:托育的场景决定这必须是一个线下的事,所以这件事必然是重而且难的。服务本身是个非标的事,而针对0-3岁的托育行业更加非标,导致其很难大规模复制。托育人才培养周期长,传统意义上的育儿嫂已经不能满足80后、90后父母的需求。这个行业市场很大,痛点很痛,需要做的就是坚持。

  马成功: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农业又是最古老的行业,聚土网又是如何切入这个行业呢?

  田靖隆:农业效率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农民不赚钱,是因为土地太分散,种类不统一。粮食从地头到市场,层层环节吃掉了大量利润,另外种植过程的农资销售也是如此。聚土网用数字化系统,解决产地的投入品集采、投入品比价,种植管理以及产地仓的供应链系统,解决了两端不对称的问题。

  储峰:近几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尤其是蓝领工人市场的趋势是劳动力越来越稀缺,用人成本越来越高,员工流动性越来越大。我们用技术帮助企业在人员管理、排班等方面实现高效化。同时,基于地理位置等信息,实现企业招工的高效化以及提供用户规范化服务。

  物流行业的科技化是机会也是挑战,此次零界峰会物流专场论坛上,安能物流董事长王拥军、驹马集团创始人兼CEO白如冰与隐山资本管理合伙人董中浪就科技与物流的结合发表了观点。

  董中浪:安能和驹马背后都有科技的力量,在安能和驹马崛起的过程中,科技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王拥军:物流公司要管理大量的劳动力,可能牵扯到十几万甚至上百万人,怎么样标准化流程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管理范围越来越大可能会有反规模效应,这是整个物流行业面对的巨大的挑战。

  2010年以前中国的网络型企业都是通过直营的方式,每个偏远的类似于阿克苏的农村可能要自己招人到当地买门店,装修、买车、培训,所以束缚了很多企业的扩张。

  安能的加盟模式其实是基于科技平台的创新,我们把全国遍布各地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商变成我们的加盟商,我们用一个IT系统跟他对接,定义服务流程。简单的一个加盟关系,就把整个管理的复杂度降低了80%。

  今天快递行业80%的市场是加盟制,而且比例不断提高,加盟制成功的背后其实是科技赋能。比如我们用系统工具管理,每个网点可以精准的查到客户、货量,而不需要任何一个对接人员。每年运营调度我们优化8%的成本,这些都是靠系统实施的。应该说加盟制+科技改变了中国物流网络。

  白如冰:今天好的物流公司都是科技公司,物流公司要想做成一家全国性的10万辆、20万辆车的管理者以及运营者,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科技体系,可能做得越大,死的越快。

  我们原来一个城市300-400辆卡车,调度团队大概15-20人,现在驹马全国的调度团队就很小了,只是负责处理一些异常。今天同城物流客户的需求,远远不是从A运到B那么简单了。驹马服务的重大领域的客户,不是你先来招投标,而是先要对接系统,如果说你的系统都对接不了,可能你连拉货的权力都没有。

  对卡车的管理是我们非常头痛的一件事情。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卡车在我们的理解中都非常落后,跟现在的国产小轿车完全不能比。所以我们现在对于科技的运用,不光是从物流产业的运用,还要对车子进行改造。去年我们也成立了卡车制造公司,科技对于物流和传统的卡车都有很大的助推,我们在朝着科技城配的方向努力。

  互联网教育是这两年投资圈关注的热点,技术赋能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标准化、低成本及高覆盖,打破了教育资源长期以来的分布不均问题,让普惠教育成为一种可能。

  本届峰会邀请到慧科集团共同创始人兼CEO岳喜伟、极课大数据创始人兼CEO李可佳、美术宝创始人兼CEO甘凌与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共同探讨技术带来的普惠教育变革。

  朱天宇:普惠教育本质上有两个问题,一是成本上可不可以负担,二是教育服务的水平、质量是不是均质。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对老师的依赖降低,可以达到一些均质服务的效果。这个是不是可能推行下去?

  岳喜伟:从职业教育来讲,普惠教育是伴随着互联网对传统领域和互联网自己本身的下沉发生的。在高校领域,慧科建立了自己的教育行业云,在传统云的基础上,搭建教育的相应资源、系统平台、案例、最佳实践,赋能老师,让老师更好地教学生。原来的状态下,教育的不公平之处在于,学校老师进入到体制内很难再出来,另一方面,很多新的领域优先在产业里面发展,老师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在行业的发展阶段,通过我们的相应研究,在我们平台上所有老师都能够更好地用到产业积累的资源,更好地培养人。

  李可佳:去年大家关注的一个新闻是成都七中的优质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到达了边远地区。运用AI教学技术,成本可以无限降低,这实际是从教育的内核爆发,驱动这种能力更好地辐射到边缘地区。极课大数据现在在做的事情,希望通过技术去驱动教育的公平。原来的教学方式依赖于经验、题海战术,我们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更精细地去识别,找出学生的关键问题,提升学习效率。

  甘凌:艺术教育的收费很高,我们在C轮融资后主要推动AI美术课程的研发,我们希望把优秀的教学资源用更好的交互技术,提供给更多的人,而且价格是最低廉的。将中央美院等高校的老师,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对于技法的理解,以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去传输最大的社会价值。技术对于三四线城市,甚至于更广袤的所有城市的学员来说,其实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福音。

  消费分级是过去一年社会热议的话题,此次峰会邀请到NOME创始人陈浩、小黑鱼科技创始人兼CEO严海锋、昆仑决创始人兼昆尚传媒董事长姜华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浦晓燕分享各自关于消费市场的观点。

  浦晓燕:面对消费代际的更迭、新消费力量和消费主义的崛起,如何看待当下消费分级的趋势,其中蕴藏了哪些机遇?

  陈浩:早先我在欧洲和日本发现,商场里面最多的品类是服装,其次是餐饮,第三就是泛家居生活,占到整个购物商场的百分之十几,但是中国当时却没有这个品类。后来发现,第一个是收入问题。从历史上看,人均收入到了一定水平,这个品类才会爆发。第二,审美意识也慢慢有了,从吃饱饭到买化妆品到后面对居住生活有追求。我们之所以一年半时间能开600多家线下门店,是因为这个需求确实很大。

  严海锋:我觉得中国人现在分为两层,类似3亿美国人和10亿印度人的这种分化,对10亿印度人来说现在肯定是消费升级。会员制在美国的70年代诞生,那个时候美国的品牌非常初级,人均收入提升以后,品牌才提升了。所以今天中国的消费升级,中国的品牌也在慢慢提高。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希望能服务这样一个客户群,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服务哪群人。

  姜华:我做的是体育和赛事,属于精神消费。什么人会来训练?有时间、有条件,追求刺激、解决温饱问题的白领及以上的人群。但同时,一线城市娱乐活动比较多,赛事这一块可能你觉得做的很好了,但观众也觉得不过如此,如果下沉到三线及以下城市,则场场爆满,甚至体育馆的门都能被挤掉,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yule/2019-04-02/8618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