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IP价值如何才能实现最大化?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在体育产业,赛事IP的地位不言而喻,经常被我们放置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

  在体育产业,赛事IP的地位不言而喻,经常被我们放置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但是,从中国体育产业现状来看,真正有资格与金字塔塔尖地位相匹配的赛事IP少得可怜,或许只有中超、CBA这两个赛事IP够得上资格。

  中超、CBA之外,谁是中国第三大赛事IP,众说纷纭。在《2018最具赞助价值体育赛事》排行榜上,中网力压足协杯、F1中国大奖赛、上海网球大师赛、昆仑决等赛事排在探花之位。去年,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也曾公开表示将致力于成为国内第三大赛事IP。

  无论是中网、上海网球大师赛、昆仑决,还是排超,IP价值都在伯仲之间,谁也没有绝对实力可以甩开竞争对手。

  这就尴尬了,表明大量国内赛事IP难成气候,凸显了国内体育产业的窘境。根据和君咨询首创的“体育IP综合价值评估体系——BRM体育赛事评估体系”,我们对国内赛事IP第二梯队进行剖析,可以发现这些赛事IP最大的困境在于资源价值和传播价值未得到充分开发。这也是它们与中超、CBA最大的差距。

  如何对体育赛事IP进行价值评估,一直都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根本原因在于,一个赛事IP的无形资产难以量化。

  和君咨询的项目组,通过对文体产业和商业逻辑的深入了解,对体育赛事价值的洞察和挖掘,结合大数据首创了“体育IP综合价值评估体系——BRM体育赛事评估体系”。

  根据这一体系,赛事IP的价值可以拆分为业务价值、资源价值和传播价值。具体来说:业务价值包括赞助业务、票务、版权、衍生品业务、经纪业务等;资源价值包括球员、场馆、俱乐部及其他;传播价值则包括电视、纸媒、互联网、新媒体及其他。

  从目前来看,赛事IP所有的价值几乎都体现在业务价值上。这也是各个赛事IP工作的重中之重,资源价值受制于体制等束缚无法实现资源最大化,而传播价值实在难以量化。

  相对来说,赛事IP的业务价值容易进行对比,赞助金额、票务销售额、版权价格等都可以换算成实打实的数据。而资源价值和传播价值却很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难以给出具有公信力的数据。

  为什么中超、CBA的资源价值更加容易计量?它们是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联赛,俱乐部职业化程度更高,球员流动更加容易且身价相对透明。

  而其他很多赛事,对于球员(或者说选手更为准确)没有约束力,致使赛事IP这一部分的价值是缺失的。

  以中网和上海网球大师赛为例,球员与赛事IP本身并无依附关系。球员的质量对于这些赛事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概括来说,资源价值直接影响业务价值的大小。但赛事IP对于球员缺乏约束力,以今年中网为例,就出现了大面积明星退赛的情况,这直接导致本赛季中网赛事价值的缩水。

  F1大奖赛、NBA中国赛,甚至包括昆仑决情同此理。这些赛事IP本身无法培养明星,它们只是明星的搬运工。

  去年,我曾经写过排超联赛更有机会成为第三大IP,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排超联赛有俱乐部和球员,能够成为造星的平台。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俱乐部职业化程度极低,往往只是披着职业化的幌子仍隶属于各省体育局,球员缺少流动性,虽涌现出李盈莹等超级新星,但明星的商业价值缺少度量衡。

  拥有职业化俱乐部、能够造星的赛事IP,与国外大IP在中国的分站赛比起来,各有利弊。但是,无论哪种模式,当下的资源价值缺少具有公信力的统计办法。而这一部分的价值并不大, 也是我们公认的。

  传播当然可以创造价值。媒体是一种放大器,能够放大IP的品牌和价值,同时通过转播权实现变现。

  可是,传播价值相比资源价值,更加难以度量。媒体上的声量可以作为评判标准之一。然而单纯以此来计量,难免失之偏颇。

  当然,最直接衡量一个赛事IP传播价值的当属版权价值。可现实情况是,国内赛事IP除了中超、CBA,其他赛事版权变现价值可忽略不计。

  官方资料显示,排超上个赛季版权销售额达到了数千万。这已经属于难能可贵。大量第二梯队的赛事IP版权不具备表现的能力。很多赛事甚至将版权免费拱手提供给媒体平台。

  更为夸张的是,一些赛事IP甚至需要支付费用给媒体平台,换取播出时段。这就是版权江湖所谓的“占屏费”。

  最近几年,国内马拉松赛事蔚然成风,业务价值也非常可观,在媒体上的声量也不小,可远远谈不上具有传播价值。很多马拉松赛事版权不仅仅没有变现能力,反而需要“倒贴”真金白银换取在媒体上的曝光。

  赛事IP真正想要实现价值的飞升,缩小与中超、CBA的差距。除了继续深挖业务价值外,更需要在资源价值以及传播价值上做足文章。

  但是,罗马并不是一日建成的。体制的弊端,职业化进程,明星培养,以及版权价值的提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业务价值、资源价值以及传播价值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需要每个环节的提升。

  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当下大背景下,任何一个涉猎赛事IP打造的从业者都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配得上我们的掌声。正因有他们不畏死的气魄,中国体育产业才能拥有未来。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tiyu/2018-11-12/5116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