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娃”遭人恨的背后是什么在作怪?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你分享、我围观

  你分享、我围观。很多人在朋友圈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有的朋友圈很精彩!但是,当分享变成了有着炫耀意味的“晒”的时候,则会引来反感。

  “我已经有好几次冲动想关闭自己的朋友圈了。”任敏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儿子本来就是慢热型的,再加上任敏夫妇淡然的性格,让儿子比同龄的很多孩子过得更加轻松自在。

  但最近,任敏有些不淡定了。任敏两个好友的孩子跟自己儿子年龄相仿,也都上小学一年级。一个晒儿子弹琴过6级的视频,另一个就晒出女儿在新加坡舞蹈比赛拿奖的场景;一个晒出女儿发着烧还在床上读埃隆马斯克的传记,另一个就晒出儿子刚解出的奥数题大概是作息时间相仿,任敏发现,越是自己刚为辅导儿子筋疲力尽而想上网放松一下时,就越能看到这两个朋友“晒娃”“比娃”。

  翻开朋友圈,我们发现,身边有不少家长都在晒娃,有人晒“跳舞”、有人晒比赛、有人晒阅读、有人晒学习。总之能够拿证的,能够显示结果的内容和图片,更能吸引家长的眼球。

  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心理研究员马莉老师:这是人之常情。看到别人家的娃这么厉害,没有一点情绪波动,那是不可能的。

  邓申的孩子现在上初二,他在孩子小学时组建了有六七个家长的一个小群,不仅方便交流,也方便组织孩子们外出游玩。不过这种和谐在孩子们入中学一个月之后被打破了。

  一位家长突然把自己孩子的成绩发进了群里。成绩真的不错,不仅几乎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而且排名也相当漂亮:班里第一、年级第十。

  至此,小群成为了那位家长每月一次的炫耀场。一次炫耀是炫耀,两次就变成了故意炫耀,三次则变成了“拉仇恨”终于,在初一年级的那个期末,邓申在众位家长的一致要求下,把炫耀狂人“踢”出了群。

  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心理研究员马莉老师:父母看完朋友圈后将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继而造成了对他的伤害。

  比如“老王的孩子得第一啦”,“老张的孩子钢琴考级啦”,如果家长看完之后,有了竞争的愤怒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再看看谁家的谁谁谁”,此时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来看,朋友圈晒娃的行为,激起了每个人的“同胞竞争”的恐惧和焦虑。记得我们小时候,身边的表弟、表哥、堂姐、堂妹时,家人常说“你看你表哥,人家多优秀!”“你看你堂妹,人家现在可厉害了”面对同龄的人群,通过晒娃,完成两代人的同胞竞争。

  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心理研究员马莉老师对山东经济广播财富Radio《新闻大屏幕》的听友和网友表示:无论你想不想晒娃,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所有的家长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我的孩子可能是最芬芳的花朵,他的孩子可能是长得茂盛的绿萝,实现孩子的“奔跑到奔跑”,追求属于孩子自己的人生。

  当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后,不仅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也能客观地看待孩子,不会过度“关注”孩子、过分地“晒娃”,也不会因为别人孩子的优秀而“慌了手脚”,把自己的孩子看得“啥也不是”。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强国必先强企,强企必先强人。人才永远是企业强盛的根本。 对此,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有着...[详细]

  改革转型说易行难,在记者看来,编写数万字稿件文章容易,扎扎实实搞落实最难。同样对于中国重汽而言,谭旭光挽弓射出改革之箭,唯有勇往...[详细]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9-03-27/8235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