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新华社西安12月21日电(记者王颖、陈晨、姚友明)在英国人罗宾吉尔班克看来,文学是不同文化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最佳载体之一
新华社西安12月21日电(记者王颖、陈晨、姚友明)在英国人罗宾吉尔班克看来,文学是不同文化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最佳载体之一。为此,他在中国潜心从事翻译事业已逾10年,渴望“以文载道”,让陕西当代文学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
最近,他的新作《罗宾博士看陕西》中英文版正式出版。从渭水之滨到黄土高原,从乡村原野到繁华都市,从各色美食到民间风俗,他的笔触遍布陕西各地,记录了他对中国社会多维度的观察和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思考。
“通过大量实地走访,我亲眼见证了陕西的发展变化,并记录了下来。希望能让更多的国内外读者走近陕西、了解陕西。”在新书首发式上罗宾说。
英国翻译家罗宾、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与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起。资料图通联
37岁的罗宾毕业于英国威尔士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是中世纪英语文学博士。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他2008年来到位于西安市的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目前任院长助理、副教授。
来到西安后,罗宾对陕西当代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不过,文化差异令初到中国的他颇感苦恼。“一些中文中的谚语、成语、方言、民歌等不容易翻译,很难在英语里找到合适的表达。”
为此,10年间,他经常挤公交车“混”在西安市民中学习方言,走过陕西许多区县采风调研,甚至参加了不少当地人的红白喜事。他尝试用中国人的视角,深入了解这片土地。
罗宾和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们在探讨陕西方言的英译方法。(2018年1月27日 摄)新华社记者 姚友明 摄
“就陕西文化和文学而言,在英语国家和我所旅居的陕西之间的确是有一道巨大的知识缺口。陕西被誉为中国的文学大省,但这张名片没有打到国外去。”罗宾说。他决心做陕西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使者。多年来,他与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合作,向海外翻译了中国文学作品150余万字。
通过他的牵线年,位于英国北约克郡的山谷出版社买下了贾平凹、红柯等7位中国作家的7部当代小说在全球范围内所有形式出版物的英文版权。目前已经出版的小说在英国销量不错。
罗宾说,过去,一些英国人偏好反映与中国相关的猎奇书籍。但近年来,由于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著作被翻译成英文,客观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
“这就是文学和文化交流的独特力量。”罗宾举例说,读了他和搭档翻译的叶广芩的《山地故事》,很多英国人会了解到,中国人很重视生态保护,有动物保护的意识,“而这正是他们所感兴趣的”。
在华10年,在亲身感受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罗宾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和世界的改变。
“中国和世界的距离正在不断拉近。通过文学作品这个窗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来华学习中文的人也增长许多。”罗宾说,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英之间的文化交流项目呈爆发式增长。
不过,罗宾也坦承,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优秀翻译著作仍比较少。他建议,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多元化,将中国优秀的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种形式文学作品推介出去,还要注意读者文化差异。他说:“就小说篇幅来说,西方读者对一本小说的观念可能是中国读者的三分之一,因此可多译介中篇小说。”
“在英国人看来,散文同样代表文学的高度。一些短平快的作品,例如作家的精品集等,可以让外国读者快速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效果往往更好。”罗宾的老师,也是他的翻译搭档胡宗锋说。
罗宾在与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一起利用寒假时间翻译文学作品。(2018年1月27日 摄)新华社记者 姚友明 摄
在胡宗锋看来,要将中国文学出色地翻译出去,需要一支熟稔中西方文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像罗宾这样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大有可为。
“让更多外国人通过文学了解陕西、了解中国,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罗宾说。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8-12-22/813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