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乘用车上路“英致”品牌前景难料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潍柴进军乘用车市场的目的性很明确,但是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这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战略

  潍柴进军乘用车市场的目的性很明确,但是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这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战略。

  第一财经日报12月30日报道如果说,2005年德隆系的崩盘成就了今天的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潍柴集团”)的线年收购重庆嘉陵川江公司的决定则可能成为潍柴集团的另一个新起点。

  12月26日,潍柴集团旗下的潍柴(重庆)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潍柴汽车”)在北京发布旗下首个乘用车品牌——英致,宣布正式进军轻型车业务领域,并计划将于2014年上半年推出一款小型SUV作为首款品牌产品。

  潍柴集团创建于1946年,集团旗下拥有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子公司2家、合资公司2家、参股公司1家。其中,作为控股子公司之一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潍柴动力”000338.SZ)于2007年4月成功吸收合并了德隆系崩盘后的湘火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自此,潍柴集团主营业务由单一的中、高速柴油机板块,扩展到涵盖整车、动力总成和汽车零部件等三大业务板块,构筑起了国内唯一最完整的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桥、商用车在内的重型卡车“黄金产业链”。

  尽管凭借一条“黄金产业链”和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完美运作,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已将潍柴集团打造成了中国商用车版图中的佼佼者,不过,潍柴集团的扩张并未止步。

  事实上,在2005年潍柴动力以10.2338亿元的价格成功把持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下称“陕重汽”)51%股权的湘火炬收入囊中之后,有关潍柴要曲线进入整车领域的传闻便没有停过。精于资本运作的谭旭光,总是在不停地寻找猎物,以不断充实其“自主黄金产业链”。

  2009年,潍柴动力收购了重庆嘉陵川江公司80%的股份使之变成了旗下子公司。重庆嘉陵川江公司拥有M1、M2、M3、N1、N2、N3系列车型生产资质。基于此,潍柴动力凭借嘉川公司的乘用车生产牌照,拿到了进入乘用车领域的“敲门砖”,并于2012年完成全资收购,而嘉川汽车也正式更名为潍柴汽车。

  在“英致”品牌发布会上,潍柴集团执行总裁张泉表示,潍柴汽车将以轻型车为战略核心,充分借助潍柴集团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系统上的优势资源,综合发展包括商用车和乘用车在内的轻型车业务,开发生产SUV、MPV和皮卡等产品,计划用五年时间打好基础,最终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企业。

  据了解,今年3月29日,潍柴汽车乘用车项目正式奠基,厂区占地超过1300亩,规划新建工厂面积为14万平方米,具备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建成后预计年产能超过30万辆;随后,10月10日,潍柴在扬州发布战略,宣布将长三角板块打造成轻型发动机基地、商用车基地和特种车基地,目标是到2018年底,真正成为百亿级的整车、 整机、小功率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

  据潍柴汽车总经理叶子青表示,潍柴汽车位于重庆的生产基地总投资超过50亿元,一期产能规划10万辆,将于明年初建成投入使用。未来,英致第一批投放的产品是城市SUV、高端皮卡、MPV、越野SUV 等数个车型。同时,潍柴汽车渠道开发思路是聚焦“3+5+7”重点市场,即3个核心市场、5个重点市场、7个次重点市场,2013年经销网络建设已经基本覆盖所有重点市场。

  叶子青称,未来潍柴汽车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搭建两个平台”,即人员体系、供应链体系、经销商体系的平台和一个生产的平台,以此来占有市场、创造口碑。第二步,“英致”将进行二次的兼并重组,以及与其他企业合资等等。第三步就是“英致”的国际化阶段,目标成为国内知名的汽车企业。

  尽管,叶子青认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容量前景大,远未达到饱和;先进入未必做得好,后进入未必没有机会。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而潍柴汽车在动力、车桥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技术积累,所以,现在正是进入轻型车的时机。”不过,业界和资本市场对潍柴集团进军乘用车领域却并不好看。

  “无论是潍柴,还是福田,或是其他商用车企业,最近几年都表现出明显的从商用车领域向乘用车领域跨界的冲动。这是顺应市场趋势做出的一种战略性选择”。业界评论员宇辰分析指出,最近几年,我国商用车增长乏力,载货车销量逐年降低,重卡更是大幅度下降。潍柴旗下的陕重汽受到很大影响,亚星客车所在的客车市场总体规模不大。虽然在城镇化的预期下,商用车市场依然有增长,但速度和规模显然无法和乘用车相比。特别是SUV市场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让这些企业看到机会。对潍柴来说,也是不妨一试。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SUV的销售渠道、产品特性与商用车有明显区别,潍柴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人才,再加上其他企业也在进入或强化在SUV市场的优势,潍柴面临的风险或大于机遇。”宇辰表示,汽车业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生产、物流、营销以及后市场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十分高,要求企业具备长期、持续的高投入能力。尽管潍柴作为一个重卡零部件制造巨头有核心技术的优势,但在轻型车和乘用车方面潍柴并没有经验,无论是在产品、销售渠道以及品牌等各方面都几乎是“白纸一张”。

  “再者,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远不如前几年好,不仅有本土自主汽车拿出高性价比产品在低端产品市场拼搏,而且越来越多合资企业进行产品线下探,这些都将给后来者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前景并不明朗。”宇辰说道。

  对此,民族证券分析师曹鹤也认为,潍柴进军乘用车市场的目的性很明确,但是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这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曹鹤指出,潍柴在收购陕重汽、法士特之后,从潍柴到陕汽,各方面运作都不是很顺利。而对扬州亚星的收购也并不成功,该企业各方面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潍柴应该首先解决这些已收购企业的问题。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qiche/2019-03-27/8209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