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门槛究竟有多高造好车200亿元是起步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不出意料,截止12月21日零时的最后时刻,奇瑞股份及其母公司奇瑞控股挂牌增资扩股公告四次延期后结束,这意味着奇瑞未能在公告期内征集到意向投资方,奇瑞原计划二者共同招募同一投资方,分别募集不低于79.11亿和83.32亿元资金,合计162.43亿元,以实现增资扩股目的

  不出意料,截止12月21日零时的最后时刻,奇瑞股份及其母公司奇瑞控股挂牌增资扩股公告四次延期后结束,这意味着奇瑞未能在公告期内征集到意向投资方,奇瑞原计划二者共同招募同一投资方,分别募集不低于79.11亿和83.32亿元资金,合计162.43亿元,以实现增资扩股目的。

  其实这不能怪奇瑞融资胃口大,只能说是碰上这个坏 时代:经济形势下滑,大家都没什么钱了,更主要的是,在现在来说,造车真不是个好生意。

  笔者还很清楚的记得,三年前有个朋友手里筹集了一大笔钱(数十亿),死活要去造高速电动车,奔波一番后最终去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后来,他跟我说,辛亏没有去造车,这是个大坑。

  真不是给大家泼凉水,按理说,大家都是汽车行业相关从业者,不一定唱赞歌,但不要泼脏水,因为这个行业坏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造车真不是一门好生意,按照行业通俗的说法,造车没有200亿元是不行的,从公司成立到盈利还得8年。

  这样算下来,新造车这门生意是不是还不如存银行,200亿这么大一笔资金,放在银行年利率怎么得有5%的回报率,一年就有10亿的利润,试问一下,目前一年盈利能超过10亿元的中国品牌汽车(乘用车)有几个?

  利润率能达到5%的也就是吉利、长城、比亚迪、传祺少数几个了,他们在国内已经是做得顶尖的品牌了;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5%利润率也是一个不错的数据,大众集团也就是5%左右,丰田汽车稍微好一点,约8%。

  线亿,存银行赚的利息都似乎比造车很高,前提是怎么融到200亿,真的很佩服前期拿到钱的造车新势力。

  如果说在3年前,热钱飞舞的日子里,一手可以抓一把,诞生了100多个品牌,在中国车市二十多年首次面临负增长的时候,立即出现了裸泳者:铃木都退出了中国市场;已经融资70亿元的奇点汽车,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3个月了;观致在被宝能收购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的2018年,又亏损了22亿,在过去的5年中,观致累计亏损超过100亿。

  都说汽车行业是个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但是汽车行业要“烧钱”的程度还是出乎造车新势力的预料—200亿是起步。

  200亿元可不是我说的,而是造车新势力的风云人物代表李斌说的,他公开称,一个电动车企业走到量产至少需要200亿元。

  刚刚完成新车上市小鹏汽车,其董事长何小鹏在完成A+轮融资之后也感叹:“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小鹏汽车还比较幸运,背靠阿里正好总共完成了约200亿元的融资。

  融资成为了当下造车新势力的首要任务。更简单粗暴地说,融资能力是决定新造车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毕竟先得有钱才能造得出产品。

  李斌说的200亿元绝不是为了阻止对手进入的,根据蔚来公布的财务报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蔚来的亏损分别为25.733亿元人民币、50.212亿元人民币和33.255亿元人民币,两年半的时间内,蔚来“实实在在”地烧掉了超过百亿,今年还将亏损50亿元。

  当然,蔚来认为已经烧掉的近200亿元不算是亏损,是投资,但是200亿砸下去还只是刚刚产出车辆。

  所以即使是融资能力最强的蔚来也感到没钱了,9月27日终于在美国纽交所折价上市,原计划筹资18亿美元降到了10亿美元,但好歹也拿到了一笔巨资,可以撑得久一点。

  今年下半年开始,经济骤然变差,热钱很难拿到,很多企业尤都濒临破产裁员的边缘。

  200亿元还不够用呢!因为一辆汽车包含上万个零部件,其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是除了飞机外,当前所有民用产品最高的,属于典型的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这就是什么全球汽车工业经过100多年的时间下来,仅为“6+3”或“5+4”几大巨大的格局。中国市场的爆发阶段,涌进无数的玩家,到最后估计也会所剩不多。

  那么,汽车行业门槛究竟有多高?中银证券汽车首席分析师彭勇曾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就中国品牌乘用车而言,按照15万辆产能设计,每辆车在生产设备和设施上的投资约1万元,前期研发一款车型的费用约为3亿元至4亿元,再加上相关环节,一个乘用车项目上马,至少需要30亿元左右的资金。

  但一家企业是很难靠一款车型包打天下,得有三款车型才是健康的,随着国家对排放及油耗的法规和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研发创新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如果企业没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作支撑,很难有能力持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电动车似乎在动力总成的核心成本上少了点,但是缺乏是零部件和维修保养等收入,对主机厂和经销商而言利润又少了一块。

  造车不仅仅是投资大,周期还特别长,得8年的时间,这也不是我们所说的,这是车联网科技领军企业博泰集团创始人、CEO应宜轮说的,够权威吧!他表示,从一个公司成立到出第一台车,得4年,从第一台到年产20万台实现盈利,还得经过4年。当然,他是对造车新势力说的,如果是大众、丰田、日产切换到20万辆电动车规模,仅需2年时间。

  8年的时间似乎也是比较靠谱的,蔚来、小鹏、威马这些跑得比较前的造车新势力,从公司成立到出第一台车,都差不多是4年,这仅仅是个开始,从第一台到年销20万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呢?还是得从车辆本身而言,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正向研发一款车型,之前大概是要4-5年的时间,现在技术进步了,可以压缩到3年的时间,时间再短就要打上疑问了,毕竟一辆车要经过多项验证,还要500万公里的路试。

  一个著名的造车新势力称,自己的车辆是经过了1000多万公里的路试,仔细一打听,原来是将卖给员工的几百辆车的路程也计算进去了,那么,这样算来,大众、丰田他们的路试不得在几亿公里了!

  8年的时间,抗战都打完了,这是个漫长的时期,不仅仅是投资人会等不住,即使是创始人头发都白了,没办法,除了熬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这还是能盈利的,不能盈利的就打水漂了。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笨办法而言,200亿存银行,按一年最低的5%的收益来计算,8年下来得有80亿元,看上去回报率似乎不高,但在经济下挫的背景下,拥有现金流比什么都重要。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qiche/2018-12-31/8792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