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行情还没走完!赵晓光、郝旭东最新研判:更多消费确定性机会在这里…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受新冠疫情、多边贸易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仍在持续

  受新冠疫情、多边贸易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仍在持续。展望下半年,哪些板块有望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该看好势如破竹的科技股,还是驰而不息的消费股?这两个大火的行业下半年会“退潮”还是会“接力跑”?

  6月21日20:00,中国基金报《基本论》第三期邀请到天风证券副总裁、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赵晓光和诺德基金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郝旭东,共同探讨科技股与消费股未来投资机遇。

  在对话中,赵晓光指出,未来各行各业都会有一个共同的逻辑,那就是行业的深度信息化,这种深度信息化将通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传统行业各行各业赋能。他表示,特别看好后模组时代和智能终端的“五化”,尤其看好芯片行业跟行业应用紧密结合的领域。

  郝旭东则表示,无论和海外比还是和历史比,A股的性价比仍然是处在一个相对很高的位置。如果要在科技行业中挑选未来三年的投资机会,他认为云计算、平台类互联网公司是趋势更为明确的两大方向。

  1 特别看好后模组时代和智能终端的“五化”,尤其看好芯片行业跟行业应用紧密结合的领域。

  2 芯片是一个非标准品,未来在2C端、2B端是广泛渗透,行业空间会更大。整个芯片行业在制造端的壁垒会更高,在设计端它壁垒会低一些,不太会出现大幅产能过剩的状况。

  3 未来我们各行各业都会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就是行业的深度信息化,这种深度信息化通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传统行业各行各业赋能。

  4 投资最核心的就是两个事情,第一个是产业趋势,哪些是未来的产业趋势,哪些行业未来它会有一个增速向上,整个盈利出现拐点,盈利在加速的逻辑。第二个是在这样的产业趋势下,什么样的公司会成为龙头公司?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什么的产品会受益于产业趋势。

  7 估值高低不能单纯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如果以简单的估值高低做投资决策,那写一个量化模型就可以了。

  8 移动互联网的行情还没有走完,它给我们留下了三个红利:很强的模组产业、智能硬件的“五化”、去品牌化。

  9 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步是2B的物联网。物联网一层楼是5G和智能终端,二层楼是物联网,三层楼是人工智能加云,四层楼就是行业应用。

  10 直播带货反映了在消费品行业发生的一个深刻变革,那就是从去渠道化到去品牌化的过程。直播带货只是一个开始,它解决了品牌产品本身的信息不精准、信息不准确。未来,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不准确、不精准,产品到用户之间的、消费者之间的渠道的不准确、不精准,都会通过科技行业来解决,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1 获取持续、稳定正收益的两个主要要素:一、基本面上选择景气持续改善的赛道;二、买的足够便宜。

  2 我们需要从传统的龙头企业里面选择一些能够与时俱进、能够及时拥抱新模式的优秀企业。这些公司有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它的市场的垄断力也会更进一步的提升。

  3 无论和海外比还是和历史比,A股的性价比仍然处在一个相对很高的位置,但内部结构分化明显,后续投资的专业性要求将明显提升。

  4 假如我们看未来三年的投资机会,云计算还有平台类互联网公司仍是市场化程度较高,景气趋势较为明确的两大方向。

  5 从经济增长结构转变和海外市场市值演变看,消费和医药仍将是未来数年的热点,但持续上涨后,进行更深入更高频次的基本面跟踪将是投资的重要支点。

  6 国内的投资科技板块是带有一个明显的周期性的,一方面主要是产业周期,另外就是和我们A股密切相关的股价的市场周期,优秀的投资人要有将基本面产业周期和股价市场周期区分开来的能力。

  7 估值和投资机会的衡量是个很难的问题,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只要大环境和政策不变,买入龙头并持有是很有效的。

  8 在A股环境中,有效的基本面研究基础上,正金字塔加仓和倒金字塔减仓是获取稳定收益的有效手段。

  9 我买入和卖出股票以及在组合的构建上面,会更多考虑中期的维度,我会考量两年维度所配入的组合个股能不能赚取合理收益。

  郝旭东 中国基金报《基本论》,中国基金报的粉丝们大家好,我是诺德基金的郝旭东。很感谢中国基金报,让我和天风证券的赵晓光老师在平台上进行一个互动交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赵晓光 中国基金报《基本论》,中国基金报的粉丝们大家好,我是天风证券的赵晓光。也是非常荣幸能进入这平台跟郝总关于产业研究投资的理念、逻辑进行学习和探讨。

  郝旭东 今年行情一波三折,1月、2月的疫情是直接影响到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们市场的影响也经历了从年初的一二月份的上涨,到年后快速的调整,然后再到最后科技股、消费股持续反弹,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已经接近一些新高。

  我想问一下赵总,您认为在目前的阶段,疫情可以说现在国内已经基本上控制了七七八八。那么在这阶段,我们现在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思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赵晓光 投资最核心的就是两个事情,第一个是产业趋势,哪些是未来的产业趋势,哪些行业未来它会有一个增速向上,整个盈利出现拐点,盈利在加速的逻辑。

  第二个是在这样的产业趋势下,什么样的公司会成为龙头公司?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什么的产品会受益于产业趋势?最根本上是它如何解决客户的需求,如何跟客户的需求吻合,然后如何在浪潮中胜出,所以主要是这两个话题了。

  第一个话题,对产业趋势把握,既然与疫情相关,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类跟受益于疫情的产业趋势。第二不以疫情为转移的产业趋势,它本来就是要发生的,不管有没有疫情,它一定会发生。

  受益于疫情,或者疫情带来了哪些产业机会?我们看到在今年初口罩、口罩机、口罩的上游带来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由于大家出行不方便,带来了远程视频、视频会议、云、机器人这样的机会。站在更广的维度,我觉得主要有两类机会。一类在医药产业中,我觉得未来随着人类经济生活、物理、化学、生物、生产活动越来越多,出现细菌病毒的变异性、多发性,可能是有一定概率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未来从医药的角度,一些好的公司通过不断的研发出一些新的,能够解决医药的问题。

  第二个是如何防止疫情,我们觉得在这里面应该是比较大的机会。比如说现在有多家公司在做深紫外基础,它可以对细菌病毒进行秒杀。未来应用于我们的家电上,家居上,水龙头上;应用于我们的母婴上,应用于车里,应用于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如果细菌病毒未来是常态或者不可避免的,消灭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干净的环境,我觉得也是这样的机会。以及带来一些信息化,娱乐的机会。都是受益于疫情,或者不能叫受益,是由疫情带来的一些机会。

  在疫情过程中,行业强者恒强,龙头的优势也会越明显,甚至有些产业加速转移的趋势会更加明显。欧美很多企业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并购的方式、挖人的方式,通过自我技术追赶的方式,加速了它竞争力的衰退和下滑。

  第二类本身它就会发生的,跟疫情没有关系,有没有疫情它都会发生的,这是第二类机会。如果一句话来总结的话,未来我们各行各业,它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就是行业的深度信息化,在建筑、在水、在节能、在农业、在各行各业深度信息化的过程。而这种深度信息化它是通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共同的技术,为传统行业各行各业赋能,我觉得这趋势它跟疫情没有关系,但是它一定会发生的。

  所以我们在今年四季度就会看到这种新型智能终端,5G带来大规模的行业景气,以此带来了整个各行各业应用的爆发。当然在投资的角度,不管是什么样的行业机会,我们最重要的是选出行业龙头来。其实我个人也是做行业研究大概第14年,郝总应该是我前辈。这么多年也很少看到有哪个行业的屌丝逆袭,或者老二老三变成龙头对吧?一定只能说是在一个新兴行业的时候一开始看不清楚,但是一旦龙头锁定了,它的竞争力是不断胜出的。

  我也想问请教一下郝总,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咱们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郝总过去业绩都是非常好,在风险管理管控方面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性?

  郝旭东 谢谢赵总,实际上赵总作为新财富的白金分析师,对行业的理解要比我深刻得多。我很赞同赵总提到的几个观点,一方面是做投资,肯定首先选一个景气的赛道,在一个好的、景气向上的、持续好转的行业里面进行个股选择,肯定会比在一些每年需求向下走的行业里选股票,恐怕选出牛股的概率要是高得多。

  第二个是和疫情无关的板块,实际上我也认为这趋势肯定也是好的。我们先回到总体疫情这一块,实际到目前为止国内控制相对比较好。虽然最近各地稍微有一定的反复,但是总体来说是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海外影响相对比较大一些。但是影响,在咱们国内是一种一次性的行为,一次性的影响。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我们政策出台是非常快,包括进行人员接触的隔离,包括各种防疫措施,包括防疫物资的大力推广。实际上我们国内要比国外要做得好很多,所以经历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国内疫情首先就有比较好的抑制。而且在疫情抑制的同时,可以看到实际上国内的经济它的韧性非常大。国内经济韧性大了,主要是在于目前国内的巨大市场。

  我们现在有14亿人口,而且我们的消费基本上能够占到整体对经济贡献的50%以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疫情能够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我们国内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从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来说,这一块我们基本上都是有底的,不能说进入了什么危机这种东西。当时在2月份我记得整个市场担心进入危机模式,国内外市场都有比较大的反应。

  但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已经看到,随着疫情的控制,随着国内经济数据的好转,实际上市场已经不再把它作为一个担心的主要因素。而且从央行的动作来说,尤其是4月份以来一直强调不大水漫灌这种情况,实际上反映了我们高层对经济持续的稳健增长、经济的运行还是有充分的信心的。

  而且具体到我们股市来说,实际上疫情发生之后,从上市公司的板块上涨,从股市的板块上涨,你看先是疫情期间像云视频这一块,刚才赵总提到的这一块,受益于疫情的这一块,先有一个比较大幅的上涨,这是在3月份。后面到了4、5月份随着疫情的控制,又转到了消费和医药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可以说从2020年的一季报以及再过一段时间的中报,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这一段时间的上涨基本上都是符合一季报或者中报中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能够同比正增长,或者增速要比去年还要高一些。这也就是刚才赵总提到的整个景气趋势向上,或者受益于疫情。疫情实际上已经是加快了这个趋势,也可能会增加了新的需求。

  所以说我们市场是非常有效的。疫情发生的情况下,不管怎么说,或多或少改变了我们的经济生活,还有企业的生存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不能说是受益于疫情或者是阶段性的有利因素,就把股价往天上打。实际按照中长期的统计来说,天风的策略也统计过这个数据,买的便宜,恐怕是持续获得正收益,稳定正收益的一个主要来源。

  我个人觉得,站在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如果是从相对稳健的绝对收益,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些景气向上的公司,或者说是受益于疫情或者说疫情过后,公司的经营能够迅速好转的这些公司,是风险和收益进行控制和比较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郝旭东 那么我想请问一下赵总,在短短的6个月时间,今年上半年科技股就已经来回上下波动了百分之二三十的空间,向下百分之二三十,向上也有百分之二三十或者更高。像这种情况下,您对后续科技股的走势怎么看?另外您看好科技领域下的哪些细分赛道呢?

  赵晓光 OK, 郝总首先你刚才提到了一点,就是买的便宜这事我是非常赞同的。我记得去年当时我们比如说像电子行业。当时非常便宜,但很快大概半年时间都涨了两倍。所以从逻辑上我觉得投资长期的取胜之道就是不断找低估的、在底部的、低估值的公司,这是一个长期趋势的。你不排除某一个人他会在某个阶段正好风格特别契合,然后投了很多牛股。所以我们看历史上也有很多年度的基金经理,但是最后业绩并没有持续性,因为他(她)是风格型的。

  长期看,我非常认同,我认为投资就两点,第一点是看它的位置是不是在底部。但是在底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看 PE估值,有人看它的市值,有人看它的PB。周期性行业、成长性行业,还有周期成长一些行业都不太一样。所以像今年年初到一季度之后,我们也很担忧,很多哗哗都涨两三倍,而且我说的都是白马股。白马股都涨两三倍,从逻辑上你不能把白马股当中小成长股来炒。

  那么在进入到4月份之后,应该3月份之后出现一定的调整。但是我想说,其实反过来历史上看,如果看过去十几年的周期,在过去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产生了一批几十倍的公司。这几十倍的公司如果站在某一个时点看,你会觉得涨多了。但是回头看,其实发现还可以赚很多。所以这时候确实是需要专业的投资机构和专业的研究机构去研究。研究它到底还有什么空间,产业趋势到底还有没有,能不能持续。

  所以我是觉得在目前的时点下,我们重点还是看两类。一类是它后面还是有产业的拐点,有比较强的产业趋势持续的。那么第二类现在还是在底部,我最近也是见了一批上市公司董事长。我会发现还会有一批公司,虽然是电子股,你可能觉得是在科技股里的制造业,但估值在十四、五倍的,还蛮多的。这样的公司我觉得从风险收益比上,是一个非常好的配置或者研究的对象。

  除了在底部被低估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产业趋势。产业趋势我觉得这么看,过去13年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浪潮。移动互联浪潮就是要投4G,3G到4G,然后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修好高速公路,有汽车走;然后是做娱乐,吃喝玩乐,传媒游戏、影视。然后是在2B的信息化,在产业互联网,走了一波。站在这个时点,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它并没有走完,它应该是给我们留下了三个红利。

  第一个红利就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它主要是由智能手机来带动,而智能手机的龙头是苹果。苹果在这过去10年是培养了大量的中国优质的供应商,还有一批500亿市值左右的电子模组企业。

  那么我们认为在这个领域,苹果已经对我们形成非常强的依赖。而苹果培养这些供应商,又为华为、小米、 OPPO赋能,打造了整个中国的智能手机在全球的竞争力。

  所以你看到一季度当时华为受影响,在欧洲的出货下滑,但是中国整体手机厂商份额还是上升的,小米、OPPO都大幅的增长,所以我觉得这个竞争力已经在这里了。而这个竞争力留给我们什么红利呢?

  在模组产业发展之后,第一,往上游就是设备的材料、设备的芯片;过去我们对芯片行业有非常高的关注,但其实材料跟设备的一些机会实际上是被大家忽视的。我自己正好见了一个企业,他们在大幅替代日本厂商法兰克的份额。今年利润差不多也有5个亿了,现在也就十几倍的估值。我跟他深入聊了一下,我们忽视了在设备领域中国企业的崛起;在材料行业,我们看到传统做化工的,以及做传统的一些材料企业往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通过并购、挖人,通过产业整合,通过自我的技术研发,也在扩大起来。所以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留的第一个红利就是给我们一个很强的模组产业,模组产业往上游有设备材料、设备芯片,同时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积累的制造能力,往汽车这方面去复制。

  汽车行业是一个10万亿的采购市场。我们中国其实有一批汽车公司做的不错的。最近我们也看到好多估值十几倍的汽车零部件的公司,这些公司如果好好地借助特斯拉等机会,以及打入传统的欧美车系产业链。个人也是非常看好的,所以这是第一个红利。

  第二个红利,在智能手机打造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后,未来在智能硬件上应该是在5G时代百花齐放。简单来说我把智能硬件分成“五化”,第一是手机的5G化,第二个是耳机的智能化,第三是手表的服务化,第四是电视的社交化,第五是AR的加速化。到5G之后,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你拿1000块钱的5G手机去玩游戏,比拿一个1万块钱的4G手机,速度还快,效果还好。这就是5G。5G的最大变化是把大量的处理存储搬到了云端,这是最大的变化,设备端就输入和输出。所以今年也会看到苹果会在输入输出上依然会做很大的技术变化,技术创新。

  所以我觉得第一就是手机的5G化,会带来一个比较大的换机。5G手机最大变化是射频半导体大量的使用,它是这行业的全球老大,它的景气就反映了5G即将带来的景气,所以我觉得第一是手机的5G化。第二就是耳机的智能化,耳机从一个无线产品变成智能化的、可穿戴的产品。第三就是手表的服务化,给你带一个手表获取的不只是说你的心跳,而是把心跳转为大数据的服务,转化为救援服务。第四就是电视的社交化。第五就是AR的加速化。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所以我觉得这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大的红利。

  第三个大红利就是我们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其实产生最大的赢家是以电商为核心的比如拼多多、京东、阿里。其实移动互联网就两个,一个是服务,一个是社交。服务端、购物端主要是电商,但是电商主要干的事情是去渠道化。其实对消费者来说,举个例子,我们买瓶洗发水,它出厂价是5块钱,拿到消费者手中是40块钱。10块钱是渠道,还有25块钱是品牌,所以去品牌化,我觉得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留下了另一个大的机会。

  过去在消费领域产生很多牛股,它本质上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但是产品很重要,那么品牌就很重要。所以很多时候你是在为品牌买单。所以我觉得移动互联网还有一个红利,就是去品牌化。直播电商的本质就是在做一个去品牌化的事情。所以会看到李佳琦去直播口红,最终受益的不仅是李佳琦,更受益的是什么?更受益的是国产化妆品。这是移动互联我们留的第三个红利。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步是2B的物联网。物联网的话我觉得实际上就沿着一层楼5G和智能终端,二层楼是物联网,三层楼是人工智能加云,四层楼就是行业应用。所以我个人倒是觉得在我们谈人工智能之前,应该特别看好的是物联网帮助各个行业进行深度信息化这样的机会。

  其实我最近看了像建筑行业、运输行业,物流行业,像农业、像水、电力等各个领域的物联网其实已经开始了,而且每一个细分的领域都是上百亿美金的市场,是足够产生一批100亿美金的优秀公司的。

  我们很多人就觉得未来最好的是人工智能,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困惑是觉得人工智能好,为什么选不出好的股票来?最后选出是像讯飞这种工具型的公司,而不是平台型的公司。本质上是因为在人工智能之前,物联网还没有到来。所以在未来的十年,我觉得最好的是在5G。当然5G现在还没有爆发,它的产业趋势也是在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开始。在5G之后,我特别看好的是物联网和云,这两个我觉得是特别好的。所谓的人工智能,第一它需要物联网,第二它要以云的方式实现的。不管什么技术,它本质是拥抱行业,帮传统行业赋能。

  未来我们看到很多传统行业的公司都可能会变成信息化的公司,变成人工智能的公司。所以很多人说未来5G之后带来这么多的科技变革,谁受益?实际上就是各个传统行业龙头受益,这是我的主要观点。

  郝旭东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肯定我这边是要衡量一下,衡量行业向上的景气以及和股价站在目前这个时点是否便宜。因为科技股的投资这一块刚才赵总已经提到很多了,而且赵总研究了十几、二十年这么长时间,对这一块的认知要比我深的多。

  但是对科技板块这么多年下来,从研究到投资,实际上我觉得国内的投资科技板块是带有一个明显的周期性的。周期性实际上由各种各样的因素造成,一方面主要是产业周期,另外就是和我们A股密切相关的股价的主题。所以这个产业周期,我们只要找到景气持续向好,然后未来应用空间不断扩大的这些板块或者个股就可以。但是股价的波动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麻烦,我相信这一块可能是每个优秀的资产管理人都需要努力提升的。

  我觉得主要就是在于这一块,如果这一块能够做的相对比较好的话,可能在资产管理行业能做的相对来说更为突出和优秀一些。但是这一块我个人觉得从投资角度来说,是和资产管理人的方向偏好,以及从中长期来说和它对风险的容忍度的高低应该是有一个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不同的投资管理人他的组合有巨大区别,有的一些管理人常年配的可能是偏价值、偏大盘,偏蓝筹;有的就偏消费偏医药,还有一些就是做成长主题,偏科技。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希望无论是投消费还是投科技,我自己更希望是能够看到一些市场化程度能够比较高的,然后需求能够持续释放;然后至少在未来三年,景气透明度是能够看得比较清楚的。

  我们现在讲一个比较大的逻辑,说是我们认为它未来肯定是一个方向,就像刚才赵总提到的人工智能这一块。实际上我们提到人工智能,我们都知道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但是有可能在未来三年,我们在A股里面有可能找不到很好的一个对标标的。现在有些公司可能也不是非常纯正。所以我这边希望能够对这东西从基本面的研究上面能有一个明显的区分。

  然后就这样通过筛选,能够找到一些风险相对可控的。假如你三年的持续度,就是说需求相对比较确定,前两年没有利润是没关系的,就像我们现在科创板以及现在创业板已经改革;没有利润的公司是没关系的,甚至没有收入的公司也没关系。像这种东西都可以和海外基本上是对标的,和纳斯达克那边对标的。

  但是纯炒概念对于机构管理人、对一个职业的投资人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非常好的状况。像我对美股,为了研究A股的估值波动,股价波动,实际上我对美股的一些公司也进行过研究,包括他们的一些比较热门的,目前景气度比较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以及原先的一些创新药公司。研究下来发现他们对这些公司,也不要求每年盈利,甚至有些创新药公司当时股价上涨最猛烈的时候,实际上他们的收入和利润基本上也是不能看的。

  但是有一点是无论是他们采用什么样的估值方法,不管是拿PS还是DCF这些传统的一些专业的估值方法;不管是采用哪一种,但是在利润上,上市公司假如3年或者5年出了利润之后,而他们的股价一般来说和这利润是非常匹配的,这和我们国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想这也是美国从09年以来,就是10年长牛的一个根本所在,尤其是一些创新公司长牛的根本所在。

  对于我们A股这边,我个人来说,我希望也按照这条路径走出来。所以说能够找到三年可视的,另外一个是需求能够持续扩张的。就像刚才赵总提到的智能化,中国的像苹果产业链,原先可能是在4G手机渗透率提升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看它的渗透率,看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那么现在我们就可能要求研究的细化一些,可能往设备往芯片往材料上面看,以及往一些新兴领域来看。因为毕竟我们现在智能手机整个行业的增长是相对比较小,因此这一块说明研究这一块需要更为明确一些。

  另外从刚才提到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我觉得纯粹的财政驱动或者纯粹的阶段性的事件性驱动的这种对股价的影响,在我们投资领域应该是排除在外。尤其随着目前进入市场机构资金越来越多,我觉得这一块应该是排除在外。所以说我更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充分市场化,能够体现一方面行业向上,另外一方面能够体现公司良好经营,以及良好的战略方向。实际上对于我们国内的一些科技公司来说,无论是硬件像智能手机链,还是半导体链,或者是一些云计算链,大数据链,实际上在我们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它的竞争力是始终在提升的。

  我可能更希望看到上市公司通过自身相应的努力获得持续的增长,行业和公司的竞争力两方面能够匹配的更加好,这样子我们对标的的增长可以具体到它业绩的增长这一块应该是更为确定一些。像这种公司可能在软件以及互联网领域目前看的会更为清楚一些。硬件这一块可能我觉得像赵总提到的需要一些细化研究,需要一些更为专业的一些人。而软件这一块现在实际上一些格局已经明确,像一个云计算就各行各业,我都出一个云公司的龙头,这个是非常明确的格局,就基本上不会改变。刚才赵总也知道,这个格局老大后面的人想翻盘,想占老大老二甚至老二的位置都不太容易,所以说这个格局比较明确。我们做投资的时候,只需要衡量它的股价在目前这个阶段贵不贵。公司是我认为只要他的行业景气能持续,然后公司管理不出现大问题,那么公司应该它的竞争优势会始终存在。

  另外一个就是说一些近几年明显成立一些平台类的互联网公司,实际上这些平台类互联网公司,是存在向各行各业赋能的能力的,可以进入一个传统产业。像现在的直播带货领域,它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你都可以卖家电、卖汽车,甚至还可以卖别的,就是说更为大件的东西。卖飞机是不是前期也有传言,就是说通过直播带货这种事。所以说这一块就对我们整个原先的一些传统产业链的一个生态,实际上是有一个明显的改变。

  但是我觉着这种改变最为受益的仍然是这些平台公司。这些平台公司它存在赋能能力和流量变现的能力,所以说它存在在一个新的产业链重塑产业链过程中进行利润分配的能力。所以说我往后看,我更希望在科技领域科技股细分赛道里面,我更看好三年之内,假如我们看三年目前来说趋势明确,可能就云计算还有平台类互联网公司。

  在科技板块中电子这个行业相对来说比较专业性更为明显一些。很多投资者会把芯片、半导体还有集成电路统一认为是一种东西。赵总作为在科技领域深耕多年的老法师,对这个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科普?对于半导体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两年之内国家的投入是非常多的,这个情况会不会造成一个产能过剩的阶段?另外半导体这个领域,说实话,我们知道他应该是一个资本的密集型行业,尤其涉及到半导体制造行业,后续的一些阶段一些产业链链条,它这个是一个重资产行业。那么我也想问一下赵总,就是说关于芯片板块的,我们各个环节已经经历到哪个阶段了?往后看,我们假如往后看个三五年,我们芯片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领域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突破?因为这一块又是重资本,又是重科技的,用知识产权的领域,我想请赵总给我们进行一下解盲。

  赵晓光 好的,首先刚刚也认真听郝总讲了一下他的一些观点,那么具体到芯片领域,实际上第一个问题,它会不会出现像光伏一样的产能过剩情况,我觉得主要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芯片领域跟光伏领域的不同。首先光伏它是一个偏标准品。标准品的一个特征就是决定了它是容易出现大规模就是技术不断地跟随、成熟,然后大家大规模地去投资,也看到了最后形成产能过剩。它当年对拉动经济作用特别明显,所以政府又大力的扶持出现产能过剩。所以我们其实在做行业研究最核心的一点就看这个产业,产品是不是一个标准品,标准品我们是对它有深深的恐惧。

  芯片行业它特点在于它会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非标准品,而且它的技术进步是在不断地加快。特别是因为芯片,你比如说拿一个手机里面,他的芯片应该本身得有三十多种芯片,那么每一个芯片不一样,台积电制造企业对于它的每一个制程也不一样,封装企业对于它每一个封装的工艺流程也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一个标准品。

  第二点就刚才讲,从需求角度,因为光伏其实它只是一个行业,光伏行业,它用来发电,它的行业其实比较窄的。而像芯片的线B端是广泛渗透的,所以它的行业空间会更大。

  第三点整个芯片行业的壁垒。在制造端的壁垒会更高,在设计端它壁垒会低一些,但是设计端因为它不涉及太大的投资,它跟产能过剩其实关系不大。所以我倒觉得从这个角度,我们投入非常多,因为我们底子太薄,我们整体占全球在10%不到的份额,在高端领域的份额就会更低。所以我们必须要投。

  但是另外一点就看到的机会是因为摩尔定律逐渐失效,行业的技术进步在逐步地变慢,对于中国从技术密集到工程师密集的行业是有它的优势的。我觉得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它应该不太会出现有大幅产能过剩的状况。即使像以前我们看到存储环节,其实这两年因为一是壁垒越来越高,技术进步越快,它的波动也是比以前降低了。

  那么再具体到芯片哪些环节的话,我个人觉得其实两个,第一个就是替代。哪些环节还是被老外占据,但它的壁垒又不是那么高,你比如说中国说把一个企业能做出英特尔这样的芯片来,那我觉得不太可能的。但是在很多细分领域,那么我觉得它是存在比较大的可能。因为产业的基础到这里了,我们有华为有小米,OPPO这些在全球排名前5名的手机厂商。

  第二,我比较看好芯片行业能跟行业应用紧密结合的公司。比如前段时间我看一个企业,他就给养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每个猪身上装一个模块,这个模块能够测猪的体温,能够测猪的运动睡眠,可以告诉你猪是不是健康,是不是要生病了。但大家知道就这样的模块它用的是什么方案吗?他用的不是5G方案,不是4G方案,也不是3G方案,而是用到2G的方案。但这个行业有多大,大家知道中国有7亿头猪。为什么用2G方案,2G方案的成本足够低,大概能做到一头猪才30块钱。但是你不要小瞧30块钱,它是7亿头猪,所以在这个领域中它就有200多亿的市场。200多亿市场,未来,可能业龙头占的份额要达到40-50%,这就是80亿的收入空间,如果有规模效应,他有可能就十几亿的利润,那么可能就有300亿的市值。

  所以未来应该会产生一个又一个跟芯片行业紧密结合。未来芯片它一定是要跟行业应用进行结合,你不是说做出一个标准化的芯片,你卖给客户,客户拿着芯片再去做东西就够了,你要在设计端要跟应用紧密结合,所以我觉得我们会看好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的这种芯片设计公司。但确实是芯片,未来对整个下游的创新是越来越重要。所以包括现在很多手机制造公司,因为手机里大量用SIP,所以手机制造公司没有芯片的技术,他未来在制造过程中就无法胜出。

  郝旭东 另外提到一个科技股,实际上今年涨到目前这个位置,有些科技股的估值水平确实有可能已经接近,或者部分科技股已经达到了像咱们2015年水平。目前估值我想请问一下赵总像芯片或者一些计算机电子还好说,一些传统的消费电子的估值还好说,那么对于一些芯片一些云计算或者这些公司这些估值是该怎么看?在目前这个阶段。

  赵晓光 坦白的说,我认为不少公司的估值实际偏高了。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两类,第一类就找估值还是低的公司。要么是PE的估值,有很多十几倍的估值的公司。那么有时候为什么要让投资者最后是去买基金,因为毕竟基金有这么大的一个体系,他有专业的研究能力,他帮你们选出这些好的公司来。你靠你自己去掷骰子去追那些涨很多的,从逻辑上他实际上都是持续性不强。所以我觉得我的逻辑就是第一在涨得很高的公司中,哪些已经成为龙头,它会不断的打开空间,会继续涨的。

  第二就是哪些在处于低估的公司,它是处于一个低估的阶段。第三有哪些新的产业趋势,比如说我刚才讲到的“五化”,有一个叫AI的智能化,未来可能国内的手机厂商都会用一家公司的芯片方案,这一个芯片200块钱,国内今年可能要出1000万部,对这个公司可能一把就多了20亿收入,20亿收入可能就是五六个亿利润,可能这个公司当然他还没有上市,但是他100亿就爆发了。

  所以我觉得估值高低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如果简单的估值高低做投资决策,那就完全写一个量化模型就可以了。你大量的卖出卖空高估值的公司,或涨了很多的公司,买入低估值的,但并不是这样子。有些高估值公司它有可能还是处于一个很好的业绩趋势上,它可以通过增长来化解估值,有些很低估值的公司它可能就是没戏了,你觉得今年10倍可能明年变成30倍。因为他业绩下滑了,所以本质上还是要根据它的产业趋势,去紧密的按照手机的5G化在哪些芯片公司有机会,耳机的智能化在哪些芯片公司有机会,手表的服务化在哪些公司有机会,电视的社交化在哪个公司有机会,以及AI的加速化在哪些公司有机会,在汽车领域有哪些机会,所以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要有各种产业趋势。

  赵晓光 另外你刚才提到,美股这么多年,其实最大的除了科技就是消费。那么消费行业也是过去十几年给投资者也带来一个巨大的收益的机会。你怎么看目前消费行业它的一个持续性和确定性的机会?

  郝旭东 首先我觉得国内的消费行业,国内的消费是一个更大的市场,我们国内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国内已经有14亿人口,然后GDP也达到了99万亿,然后第三产业贡献了53%,然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41亿,同比增长8%。虽然赊销总额增速从2018年中期可能是逐步是下降,但是我们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大,每个人可能就是说14亿人,每个人消费个10块钱就是140亿,一年消费1000块,就更多。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疫情实际上是对我们国内消费整个消费一个最好的考验。我们看到可能3月份我们有大幅调整,但是这两个月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明显的复苏,制造业可能还慢一点,但是消费行业真的是很快。可以说是当时我在看一些行业,好比就是说是一些酒店行业,个别的一些公司,实际上在目前当然它有它打折的因素或者各种因素。但是从四五月份的跟踪来看,他们的预签率就是好比签到国庆,某个时点就是说预签率已经在持续上升。而且餐饮行业也是恢复得非常快,疫情之后一个月,4月份部分的领头的餐饮已经基本上恢复,然后整个餐饮行业也恢复了70%左右,所以说这一块对国内无论是从宏观经济来说,对宏观的经济的支撑,还是对上市公司盈利的支撑来说,都起到明显的一个支撑作用。

  我觉得国内市场的消费品应该是一个长久的主题,包括医药,医药也是属于特殊的一种消费,它是属于一个必须消费的。因为说是假如大家收入不怎么增长的话,有可能大家肉会少吃点,酒会少喝点,但是药你生病了是肯定要吃的。我们人口基数足够大,然后再加上大家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水平确实是持续的提升,再加上一些新兴的90后、00后的逐步的走入社会,他们会带入一些新的消费理念。可能像一些70后并不太喜欢借贷消费,但是像00后借贷消费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这和海外也是一种逐步走齐的趋势。

  因此我相对来说比较中长期看好消费。而且从二级市场来看,尤其3月中旬以来,从消费到医药,这两个板块基本上是涨的是非常的好,一直持续到目前。而今年以来涨幅前50的主动型基金里面,有40多只都是医药基金,这个比例是非常夸张的。

  3月以来,我们市场实际上对消费基本面,消费品这个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的投资,实际上已经反映的是非常好。因此回到我们要重新平衡消费品的估值以及投资机会之间关系,这种判断我觉得比较麻烦。实际这种估值和投资机会的判断,是牵涉到的收益和风险的衡量。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判断,对于一些追求相对稳健收益的基金经理,不能够说是今年好或者明年好好,然后第三年就做把产品都做崩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实际上一些优秀的投资者不会拿这种来做,因为这个是砸自己品牌的。所以如果想做到相对比较稳定的净值增长,估值和投资机会的衡量确实是非常麻烦的问题,也是永恒的问题。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可能需要频繁进行衡量。原先这个板块假如在底部了,你可能需要对它进行跟踪,你需要对它的行业景气度是否发生了拐点,以及对它当时的估值进行匹配。你要衡量它未来半年或者未来一年,它赚钱的概率有多少,可能的空间有多少。但是这个板块假如热度进一步提升,好比目前这个阶段,有可能就你不能够一个月一衡量,有可能你就需要每周进行一个衡量,就对你这个板块的估值水平以及可能的上涨空间进行衡量。而且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我相信股价涨的越多的时候,可能对基本面的跟踪要求,跟踪频次的要求以及跟踪质量的要求会要求的更高。并不是说在投资上面,我们都有一个金字塔型的加仓。更倾向于就作为资金量比较大的一个机构投资者,可能是你做一个正向的金字塔进行加仓是比较好的,而不能够像很多散户朋友们做了一个倒金字塔加仓,可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可能拉长周期看非常痛苦。

  目前为止,对于消费的估值和投资机会的把握,实际上和科技股是有一点类似,我们仍然需要持续紧密的跟踪这个行业的一个景气度的高频数据,我们需要对白酒的一个经销商,家电往上和往下的销售的数据的频次的进行跟踪,需要高频。我相信假如你的资金体量越来越大,那么你跟踪的频次也应该是越来越高。假如它发生一定拐点的话,我觉得在相对比较高估值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定的风险。这时候你就需要对所配的标的进行取舍。

  因此在这个位置我们认为不能说所有的消费都已经没有机会,就说是普遍偏高,有些确实已经高了。但是从发展方向来说,我觉得只要跟踪它的基本面不发生大变化就没有问题。但是即使是消费行业,我觉着也不能够认为整个行业都是没有问题,即使我们有这么大市场,但是这个公司有可能是因为公司治理问题,或者有公司的行业地位的问题,或者就是说是行业诚实度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有所区分,有些公司可能我们需要对它是不是值这么多钱,值这么大的市值,重新进行衡量。

  科技和消费的这一块基本上是今年最热的这两个主题之一,而且刚才也提到从市值的上升来说,从未来发展空间来说,就国内外这一块基本上是同一主线。但是目前科技和消费也不是完全割裂,我们可以看到在以往历史通讯技术的每一次发生质的飞跃的,就都会催生一批新的消费独角兽企业。就像原先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当时我们认为是一个科技板块,我们都把它列为TMT板块。实际上目前为止,我们都把它作为一个消费品。

  郝旭东 今年最热的一种现象就是直播带货,我想问一下赵总您是怎么看目前的这种现象的,就直播带货这种现象?它会对业态,还有对最终的投资会带来什么影响?

  赵晓光 好的,我是这么看。我觉得直播带货这个事情,它表面是一个网红经济,但从最本质上,它是反映了在消费品行业发生一个深刻的变革,是从一个去渠道化到一个去品牌化的过程。因为过去消费者对很多产品不懂,但这个产品又很重要,所以它就会产生品牌。比如说我也不知道哪家空调好,但是空调它特别重要。装一个空调成本特别高,拆他也特别费劲儿,信息不对称又很重要,所以我就买品牌,买格力空调,格力就赚了很多钱。我要买一个酱油,这个酱油我也搞不清楚酱油品质好不好,炒菜好不好吃,但这个事很重要,它会涉及到菜的味道、涉及到健康,所以我就买海天酱油,海天酱油有3000亿市值。过去我们在消费品的各个领域,像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除了少数是基于社交的奢侈品,要代表身份和地位,大多数时候你对品牌的重视,实际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你要为信息不对称但这东西又很重要的现象买单,所以你要去选择品牌,产生了很多品牌的机会。

  未来科技行业的特点就是它怎么来帮助消费品行业、帮助消费者解决这个事情。网红的特点是什么?比如李佳琦,是一个口红的专家,给你解决不对称,用他的专业性,用他的社会身份给你背书,告诉你一切都是真的。国产的口红虽然你看不上它,但是它的品质很好,用它也代表了时尚,所以你可以用它,大家都觉得可以接受国产口红了,我们都用国产的。网红经济直播带货它红的其实不仅是李佳琦,而是背后的国产品牌、消费品品牌、化妆品品牌企业。所以我觉得未来整个消费行业,无论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主要的特点就是还有一个很大的过程,如何精准地把握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精准化的服务。这是一个消费品的终极模式,比如说你穿的衣服——你穿的衣服是不是合身?你穿的衣服是不是好看?你穿的衣服,如果你去谈判能不能成功?你去交友能不能让别人获得很好的印象?其实你是不知道的,如果通过一个科技的方式帮你实现这一点,你解决了穿衣很好的一个痛点,从这个角度,我觉得整个科技行业跟消费者未来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密的。

  直播带货只是一个开始,只是解决了品牌产品本身的信息不精准、信息不准确。未来就是在消费者角度,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不准确、不精准,产品到用户之间的、消费者之间的渠道的不准确、不精准,未来都通过科技行业来解决,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郝总,您对消费品行业比较研究比较深,相对传统的消费板块,从您的角度觉得(直播带货)还能持续吗?有一些什么新的选择公司的思路和标准?

  郝旭东 实际上直播带货这一块可以说是今年开始火起来,我平常也刷刷微博、上网,直播带货这一块在前几年实际上也都存在,今年火起来有可能就是一方面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了,是自然而然的有一个爆发期,就像原先从3G手机到4G手机,真正爆发起来、渗透率快速提升,实际上是在2013年到2015年,但是3G手机应该是2009年、2010年,或者2008年当时就慢慢的启动。所以这首先是本身业态的一个发展。

  另外一个可能是疫情。今年的疫情这个事件,确实是对直播带货这个领域有一个快速的刺激。就像3月份从一季报里面,以及各种终端数据可以看出来,当时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家都被隔离在家里,进行网上办公,我们发现市场上景气最高的、增长最快的是哪些呢?一个可能是“买买买”的这些领域,另外一个就是像游戏这些娱乐领域。这一块可能是今年的疫情加重了这个趋势。

  我个人觉得直播带货,它是一种营销模式,它就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相比于原先的、传统的经销商模式,这种网上模式直接拉近了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把距离缩短了。和原先网上我们在淘宝、在京东上买东西,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类似程度的,都属于一种网上购物的情况。

  在过去的几年里面,电商这一块,基本上占我们销售总额的比重是越来越大。但是总体来说到2019年的时候,可能也就30%左右渗透率。总体来说比重仍然是提升的,但是仍然处在一个较低水平,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方面它的空间仍然是非常大的,它最终能不能占到50%或者占到更高的一个比例,我们都有所期待。但是另外一方面,刚才我也提到社销数据,社销总额这个数据从2018年中期以来,如果按月度数据来看,实际上每个月都会有一点微幅的下降,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无论是电商还是直播带货这种模式,它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的改变。假如我们把消费金额或者消费品种类作为一个大盘子的话,首先总盘子的总量可能变化不会太大。直播带货只是一种营销模式的改变,对于总盘子有可能没有改变。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它改变了我们这种公关经济,就是对于企业,对于各个产业链生态的改变,我觉得体现在两方面。它对总盘数不改变,但是从终端的、对企业层面存在两方面的改变,一方面是整个供应链、整个产业链利益的再分配。产业链利益的再分配好比一个商品从厂商到跨越多级经销商,到最后的卖场,然后再到个人终端的消费者,中间是有很多环节的。直播带货直接把中间的经销商环节砍掉得七七八八的,直接把厂商和终端消费者拉到了一起。另外一个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在某个阶段,就好比目前这个情况下,它会造成品牌的重塑。

  原先大家可能不知道国产品牌有这么好,国产公司又相对来说比较小,做不起那种铺天盖地的地面广告,或者影视传媒类这种广告,直播带货是一个相对比较低成本的营销渠道,你只要给这个平台一定的利润分成就可以。所以说一些国产的品牌,或者说一些小的品牌,直播带货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预期。我不能说这种现象是一定发生,像一些格局比较固化了、以及对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的制造业产品,或者就是科技产品,可能大家还是认品牌,但是对一些日常消费品,直播带货确实是会给客户一个再选择。对消费品公司而言,你不参与的话,你的市场有可能就会被一些在这一块上玩的参与程度比较高的一些公司给抢走。这一块虽然总规模不会增加,但是对行业格局会形成一定的重塑。我个人觉得纯粹以流量驱动这一块,短时期会带来你的产品销量一个比较高的增长,会对业绩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从中长期来说,首先我觉得还是要看产品竞争力,尤其是那些对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求比较高的一些消费品,我觉得仍然是看产品本身的一种竞争力。我们需要从一些传统的龙头企业里面选择一些营销手段又能够与时俱进、能够及时拥抱新的销售模式的这些优秀的企业。这些公司有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它的市场的垄断力也会更进一步的提升。那些纯粹的靠着热点营销形成的一种阶段性的驱动的企业,我觉得并不是一种首选。

  直播带货是一种营销模式的改变,首先最受益的我认为一定还是流量模式,其次是我们还应该找到本身就有一定竞争、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然后又能够拥抱新销售模式的这些优秀的企业。因此,从这两个角度来找,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在这个行业发展背景下,应该会有更好的一种趋势、回报。

  郝旭东 今年实际上还有一个热点主题,从年初的时候大家一直在提的新基建热点,当时疫情之前,中央的各次会议的时候,都会提到新基建这个话题,这个是作为我们对冲宏观经济的一种手段,当时在二级市场上相关股票的股价也有明确的表现。但是在这两个多月时间,尤其是从3月份之后这一段时间里面,新基建相关的股票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我想请问一下赵总新基建,您对“新”具体是怎么看的?另外一个我想请问一下,赵总对板块投资,您觉得后续会有怎么样的情况?

  赵晓光 我觉得新基建最近观察下来,各级政府已经开始了,而且这次政府感觉还是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通过专项债这种方式会越来越多,解决整个资金投入的问题。第二点的话,政府要投新基建,新基建最核心的是什么?最核心的就是5G,过去的基建实际上是偏传统的,修路,然后大电网,就为你做这种最基础的设施。现在技术架构做好了之后,下一步就是什么?就是信息化的。最核心就是5G。那么5G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基站。那么基站最核心的就是什么?基站放在哪里?智慧路灯。所以我们从最近看智慧路灯的,无论是从运营商还是政府的布局看,我们感觉新基建应该已经开始了。因为智慧路灯应该是政府投入新基建绕不过去的一道弯,所以去研究智慧路灯的进展可以比较好的判断政府在新基建的一个投资进程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那么(新基建带来什么机会,我觉得最直接效果还是带来5G。基建建好了,就是各行各业加快它的信息化,利用5G技术加快它的深度信息化。所以我觉得在这过程中,与传统行业结合,做物联网的公司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我们非常看好。

  从这个角度也想看一下郝总的看法,也是两个问题,第一,你怎么看新基建的机会?第二,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科技、消费、新基建,您觉得还有哪些板块会有机会?

  郝旭东 新基建这一块,刚才赵总提到了,硬件的一些基础设施这一块,实际上按照我们发改委对新基建的定义,实际上是包括了三部分,第一个最根本的就是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云计算、5G以及数据中心、IDC这些东西。第二个就是融合基础设施这一块,融合基础设施这一块就包括了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第三个是创新的技术设施,创新技术设施是支持科学研究、产品研制等具备公益属性的一些基础设施,包括一些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以及科教基础设施。实际上这三块我觉得各有所属,第三个实际上很简单,它属于一些基础研究方面的,这一块基本上是国家有投入,但是对经济以及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拉动作用是相对比较弱的。

  我们需要第二块,融合基础设施,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一块,它偏软科技一些,软科技这边除了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一块,相对来说无论是国内外都是逐步在成熟过程中。但是还有一些领域,像是刚才我们提到人工智能这一块,目前仍然是在研发在一些领域里面的应用,但是想进入到一些大规模领域的应用,我觉得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一方面标的比较难找,另外一方面确实估值比较难给。你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合理估值,目前来说仍然是处于一个主题炒作阶段。第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的一点就是一个基础设施,就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我们5G的一个大规模投资,包括我们IDC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大规模的一个投资,尤其云计算这一块,IDC这一块,他的投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过去已经基本上投了两年了。未来随着5G网络的建成,数据应用的数据流量大规模增长,IDC它的投资仍然会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增长,它的投资回报率相对于实体来说也会比较好。投资企业有利可图,上市公司有钱可赚,这样子对于我们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可能投资这些东西更为靠谱。我们只需要考虑它的股价,就是买入点的高低就行。

  另外一个就是其他的领域,消费和科技这一块,今年已经是最热的板块之一。关于其他领域,说实话A股现在就是说包括我们的机构投资人,出去路演干什么。我们提到一点,A股的性价比仍然是处在一个相对很高的位置,无论和海外比还是和历史比。但是我想提的一点就是,我们假如把市场结构分为三类,一方面是科技,一方面就是以医药消费为主的这种大消费板块。第三个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些传统的价值板块。前面两个板块可以说是景气向上,但是经过这一年多时间的估值的上涨,估值阶段性也都算低,我们需要找一些细分的领域。类似于大家原先不太关注的一些,例如消费品里的电子领域、面板或者计算机领域一些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估值相对比较低的一些领域能不能有机会,我们需要去找一些。

  还有一个可能的打击,我只能说是可能啊,就是些传统的价值板块。传统价值板块的估值水平说实话已经处在一个历史相对比较低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是极低的位置。但是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我们不能因为它估值低就去买,我们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通过行业基本面的研究。首先它的行业发展趋势不能太差,未来的一年有可能景气度发生拐点,然后上市公司盈利。上市公司主要的经营指标能够在未来一年到明年中期,或者明年下半年能够持续改善。那么在这些领域,我觉得作为宏观经济增速并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虽然他们总盘子有限,但是他们随着市占率的提升,也会有好的表现,市占率提升,他们的份额也会提升,反映了报表上就收入利润而言也会有好的表现。因此这些板块、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些好的机会,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我个人觉得未来保险行业实际上是随着我们人口老龄化、随着大家自我保障意识的一个提升。保险行业实际上仍然是一个朝阳行业,虽然它表观上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应该还算是一个朝阳行业。大家买保险的比例以及保费金额,我觉得这都是在提升的过程。另外刚才我提到的酒店,酒店也是一个消费行业。但是随着疫情,我们认为这疫情是可控的,尤其是国内疫情可控,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到最后消失,那么到明年我们大家又把消费旅游这一块重新启动,甚至抑制之后更加火爆,那么这一块是不是更好?所以说传统的一些板块里面可能能够找到一些优质的龙头公司,能够获取一些更好的收益。

  赵晓光 好的,我觉得还是比较清晰的。另外落实到投资上,因为前段前面我们都讨论了很多产业趋势,落实到投资上,比如说您持有一些公司,短期它可能有一些带来的业绩的波动,但中长期它又是非常好的,那么我也看郝总您过去管理业绩也都是非常不错的,你怎么来平衡中长期的业绩和短期的业绩波动?

  郝旭东 这其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自己也是在学习过程中。我自己主观上是希望能够做到中期、中长期业绩和短期业绩能够都表现的还相对可以,但是说实话在市场上确实很难。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确实是和我们目前的市场环境(有关),因为作为投资人肯定有自己的性格,这会决定一定的风格匹配。

  不同的市场阶段,可能市场的风险偏好和你的风格不匹配的话,有可能你就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麻烦。我买入和卖出股票,以及在组合的构建上面,基本上还是考虑以中期维度,两年维度所配入的组合个股能不能赚取一个合理收益?这里面我相信大家都会谈到这一点,就是说收益和风险匹配,但是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尤其在市场波动,假如说是相对比较大的切换,由熊转牛或者是由牛转熊的过程中,我觉着衡量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技术活,如果能够做得好的话,按照历史来说就是一个顶尖的市场投资管理人。

  站在目前时点,我希望在未来的一年里,你能不能够再赚到一个百分之十几或者一个20%的收益率,你买入的标的符合不符合这个标准?它的向下和向上的空间,这个是需要一个准确衡量的。说实线%或者百分之十几,或者到20%吧,可能我定的标准相对来说中性一些。因为毕竟按照历史经验来说就是说大家能够做到年化20%的收益就已经是非常优秀了,在这个市场里面已经能够是名列前茅了。所以说我觉得我自己定的标准吧,你衡量一个10%或者15%这种样子,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匹配来说,可能是更需要稳定性,这里有可能是和我个人的这种投资风格有一定的关系。

  郝旭东 我再补一个问题,我还想请问一下赵总,就是华为事件之后,科技赛道这一块,因为走到这一块上往后看,有哪些赛道更能够体现一个比较长久的发展趋势,而且材料行业刚才您也提到过,材料行业这一块,我们未来几年能够取得突破的,有没有在哪个环节上能有所突破?

  赵晓光 我觉得在整个大科技领域的线B端的服务。从物联网到云到人工智能,那么我觉得基本上讲很清楚了,刚才在移动互联网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红利,第一就是智能终端的“五化”,第二就是制造业垂直的往上游的机会以及横向往汽车行业的复制机会,我觉得都是一个比较激动人心,比较大的机会。对于我们的制造业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我刚才讲就是全球汽车零部件,排名第45名的企业一年都有500亿的收入。而且全球汽车零部件前100强,只有五六家中国企业,都是排在90名以后,这个空间是很大的。那么第三个就是围绕着精准数据,在我们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展开的机会,特别是一个去品牌化带来的机会。

  当然材料行业是很好的一个点,中国过去在传统化工的各个领域有很大的积累。那么为什么我觉得材料行业现在是有机会呢?第一就是下游的产业基础有所具备,材料产业,消费电子端、汽车端创新比较大,第二是中国在军工体系、科研院所体系积累的技术,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利器。我知道一本书,作品是关于光威复材的创始人陈光威先生的传记,叫《民族之光:陈光威传》,它讲如何从一个钓鱼竿的企业,最后变成一个几百亿市值,是我们军工领域做碳纤维,做得非常成功的企业。这无非就是下游产业的土壤和上游的技术来源,只不过利用好军民融合科研转化,我觉得是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至于未来会不会产生一些平台领着材料公司,像美国、像欧洲,那么这块我觉得现在还是如同在10年前,讲模组产业,未来最牛的是谁?我觉得只能动态跟踪。

  郝旭东 我推荐大家读《金融心理学》这本书。《金融心理学》是挪威的拉斯特维德写的,它应该是比较符合我们普通投资者的口味。它主要观点是心理因素会影响到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这本书里会阐述不同的市场阶段,比如区分均衡市或者是趋势反转的时候,或者牛市或者熊市,不同情况下我们投资者的心理行为以及表现,进而影响到他的投资行为这一块。我觉得这一块应该是在目前市场阶段应该会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赵晓光 好的,我这边推荐一本书叫《数字战争》。这本书它详细地记录了当年从操作系统,到MP3到智能手机的整个过程,微软是如何被谷歌苹果逐个打败的。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第一,我觉得我们做行业研究最核心的,其实长期看是供给和竞争的分析。过去分析师普遍有个习惯,就是给你描述一个巨大的产业图景,但他讲不清楚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胜出。对,刚刚郝博也讲了,大家都知道未来人工智能很牛,但到底什么样的企业能胜出?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看到当年为什么微软起了个大早,后来赶了个晚集,甚至最后被谷歌苹果一个个的纷纷给击败的。

  第二是因为科技行业它最终还是用户思维,用户为核心。在这过程你也会看到,如何以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我觉得这点是我们在分析很多企业,它的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能不能相对竞争对手胜出最关键的一环。所以我特别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看起来会看得比较累,但是看完之后你会觉得很多收获。

  赵晓光 中国基金报《基本论》,感谢中国基金报各位粉丝的关注,祝大家在投资生涯中获得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谢谢大家!

  原标题:《移动互联网行情还没走完!赵晓光、郝旭东最新研判:更多消费确定性机会在这里…》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keji/2020-11-25/21607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头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