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军地组织300余名高校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营活动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这是一次重走红军路、赓续报国志的寻根之旅,这是一次用脚步丈量信仰、用汗水除去迷茫的精神洗礼之旅

  这是一次重走红军路、赓续报国志的寻根之旅,这是一次用脚步丈量信仰、用汗水除去迷茫的精神洗礼之旅。

  7月下旬,甘肃省军地联合组织为期7天的大学生军事训练营活动。全省300余名大学生,打起背包、扛起旗帜,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共同追寻红色历史,感悟信仰的力量。

  1935年9月12日,红军用血肉之躯,突破了天险腊子口。时隔84年,300余名高校大学生来到这里,站在仅8米宽的隘口前,仰望着两侧刀劈斧削般的绝壁,感慨万千。

  绵绵密雨中,青年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行军,途中连续进行了传递口令、防空中袭扰、通过染毒地段和炮火封锁区等战术课目训练,很多学生累得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平时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兰州大学学生聂春燕累得浑身酸痛,但她默默告诉自己,必须咬牙跟上,这路可是红军前辈走过的。

  行进中,队伍中一名同学的提问,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当年红军通过腊子口,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处境之险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和我们年龄相仿的红军战士,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地走下去?”

  一路走来,年轻学子逐渐找到了答案。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时,一位学生告诉记者,我想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出万里长征的光辉历史和战争奇迹,一定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风雨如磐、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信仰始终是不灭的灯塔,有了信仰才有了胜利的信心。走进长征、了解长征,长征精神才会植根于心。”兰州理工大学带队老师唐洪川告诉记者,经过实地重走长征路、参观和聆听革命先辈感人故事,学生们对信仰和长征精神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纪念馆前巍峨雄健的纪念塔擎天矗立。训练营师生在纪念塔前一起高歌《我和我的祖国》,铿锵有力的的歌声在天空中久久回荡……

  7月21日,烈日炎炎。甘肃省天水军分区综合训练基地实弹射击场上,刚刚结束体验射击的学生们纷纷“秀”起了成绩,第一次摸到真枪的大学生杨文欢激动地告诉记者:“握枪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是个真正的兵。”

  “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考核成绩表。”训练营营长陈晓明向记者介绍,在活动中,他们按照真训、真练、真考的原则,安排了轻武器操作、投弹、战术、战场救护、识图用图、电磁频谱监测等8个训练课目,确保军事训练营保持军味,体现战味。

  在训练间隙,来自陆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的4名大学生士兵,走上讲台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自己参军入伍的体会。听完大学生士兵的事迹报告,有几名大学生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报名并通过了审核,此行目的就是提前感受军营生活,没想到收获远远超过预期。

  在救护训练场,一些学生看着用三角巾包扎的“伤员”样子,忍俊不禁,曾经参加过联合军演的天水军分区刘甫清司令员,当即给大家讲起了空降兵部队在实战中组织自救互救的真实经历,让大家感受到战场的残酷。

  “刚刚投完手榴弹,就来爬铁丝网……”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姚江鹏在战术训练中,时而卧倒匍匐、时而快速跃进,完成动作后兴奋地说:“听着远处其他同学打靶的枪声,感觉自己像真的上了战场一样。”

  红色薪火,代代相传,传递的是红色传统,延续的是革命品格,挖掘、弘扬长征文化是缅怀这段历史的最好办法。当青春邂逅军营,大家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青春的光芒愈加闪耀。

  青年学生生长环境各异,有的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了享乐至上、功利至上等错误认识。大学生张宇来自东部沿海城市,家庭条件优越,之前,他认为奋不奋斗都无所谓,享受当下生活才是要紧事。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训练营教导员胡晶认为,青年学生一定要系好人生理想信念的“第一粒扣子”,在薪火相传的责任担当中端正价值取向。

  军事训练营的课目设置中,军地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思想教育与行动规范、价值引导与个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年学子在追寻先辈足迹中感悟初心,在讨论交流中明确责任担当。

  走过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哈达铺长征纪念馆、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每名青年学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感动,汲取精神的滋养和力量。

  训练营活动后期,记者在“讲长征故事,谈长征体会”主题活动上,听到了张宇的发言:“‘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很多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从小到大我听了无数遍,但根本没往心里去。这七天以来,我的内心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愧疚,今后我一定会脚踏实地,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前,训练营师生举起右拳庄严宣誓:“赓续红色基因,发扬长征精神。追求真理,笃志勤勉……”誓言铿锵有力。来自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康洋辉坚定地说:“在这片红色革命热土,接受的思想洗礼让我今生难忘,我会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把这些精神带回我的学校,带到我的未来工作和生活中。”

  据了解,今年初甘肃省军地相关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9年度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和学生军训工作的通知》,规范了军事训练营各项制度和专项经费保障,更明确参训学生在返校后,要在新生进行军训时,交流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行程二万五千里,直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凡是终点,亦为起点。长征永远在路上,处在新时代,走过苦难和辉煌,红军传人何惧“远征难”。看,新时代青年正从前辈们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传承与发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张力(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古语有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里,那些模糊的老照片、破烂的草鞋、老旧的步枪……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风雨历程,仿佛都在提醒着我们,历史不能忘却,前行更需努力。

  梁继增(兰州大学学生):身着迷彩,踏上长征路,心里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革命前辈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军事训练营只有短短7天,但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当年红军战士,没有先进武器装备,没有充足后勤保障,却赢得最后的胜利,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陈孝善(甘肃农业大学学生):以前觉得“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只是句口号,现在才知道这就是军人的真实写照。不论是战火纷飞还是岁月静好,军人都刻苦训练,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立群(西北师范大学学生):这次活动是我青春备忘录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收获的不仅是行军拉练时拼上全力也不愿掉队的坚毅,更有熟悉军人生活中了解到的自身差距。我想,这次活动的收获一定会转化为我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9-10-06/14525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头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