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举办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论坛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9月18日下午,由中国科协主办、光明网承办的“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9月18日下午,由中国科协主办、光明网承办的“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科学与文化包容的关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促进文化包容与提升文化自信等核心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以色列国家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微生物专家伊兰·切特(Ilan Chet)、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王玉明、北美科技中心协会主席、加拿大北方科技馆CEO盖伊·拉拜(Guy Labine)、印度尼西亚科学院社区科学促进部门负责人尤纳藤(Yutainten)、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段伟文等六名中外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主持论坛。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参加此次论坛的王玉明院士既是一名流体密封工程专家,又是一位诗人。在他看来,科技工作者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技术工作者首要的价值追求是“求真”,同时也要有包容性的人文情怀。正如清华大学校歌所云:“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王玉明(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伊兰·切特(Ilan Chet)认为,在整个社会当中文化包容和科学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变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远离社会是不好的,必须要知道科学的重要性,才能支持科学的发展,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推动科学和文化的融合。

  以色列国家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微生物专家伊兰·切特(Ilan Chet)(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孙小淳在演讲中提出,中国儒家政治理想对古代科学是起促进作用的,中华文化中“诗性”的思维、“礼性”的目的、“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是中华文化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可以启发当代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不全是西方舶来品,中华文化本身不缺少科学精神的基因。

  段伟文表示,公众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内涵并有效参与相关讨论,必须像剥洋葱一样,先剥开媒体语言,再剥开科学语言,最后才能触及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确切内涵。

  “通过提高科学素质,青少年可以更好地利用科学知识去提出批评意见。”尤纳藤(Yutainten)认为,要不断提高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养,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研究和创新成为“变革推动者”。

  印度尼西亚科学院社区科学促进部门负责人尤纳藤(Yutainten)(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盖伊·拉拜(Guy Labine)表示,科学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推动公民了解科学,可以使科学更加简单,能够提高科学可及性和相关性。在演讲中,他还分享了加拿大北方科技馆寓教于乐做科普的成功经验。

  加拿大北方科技馆CEO盖伊·拉拜(Guy Labine)(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陆先高表示,“中国老一辈科学家不仅有崇高的科学精神,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像双子星一样,闪耀着光辉,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光明日报高度重视科技报道和科普报道,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为己任。过去几年,光明网承担的“军事科技前沿”、“科技名家风采录”等科普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9月17日至19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来自23个国际科技组织、38个国家的58个国别科技组织和机构的代表以及境内有关方面代表千余人参加大会,光明网承办的“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论坛是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组成部分。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9-05-17/10495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