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环球军事快评 梳理天下大事]这一回,厦大把美媒“吓大”了!最近一则消息引发航空航天领域爱好者和部分军迷的关注:4月23日,由厦门大学和凌空天行科技公司联合研制的“嘉庚一号”火箭在我国西北部沙漠无人区成功发射
[环球军事快评 梳理天下大事]这一回,厦大把美媒“吓大”了!最近一则消息引发航空航天领域爱好者和部分军迷的关注:4月23日,由厦门大学和凌空天行科技公司联合研制的“嘉庚一号”火箭在我国西北部沙漠无人区成功发射。而面对“带有翅膀的火箭”、“双乘波前体”等关键词,一些西方媒体似乎又紧张了,比如美国大众机械网站随后称,那似乎是一种高超音速验证飞行器,“甚至可能是一种武器系统的原型”。
实际上,对于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动态,西方媒体总是那么敏感,还经常喜欢费时劳神地给中国装备找“爹”,在他们眼里,中国的研发成就总是“剽窃来的”,要不就是通过“逆向工程”搞来的,总之,中国科技就是不能有原创,你们中国人怎么可能凭自己的本事搞得出来呢?
近年来,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和成就,西方媒体偶尔也只能承认,某些领域中国确实走在了前面,于是,他们脆弱的心脏就更加虚得不行,东方大国的科技领域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会一惊一乍地浮想联翩,哪怕是初步的试验,他们也会先拿过来炒作一通、把自己吓唬吓唬。而其实很多类似试验,他们自己早就搞了很多年,很多类似器械,他们自己早就搞了很多款,但他们就是见不得中国搞。
这真的是病,必须得治。那什么时候能完全治愈呢?中国科技全面领先的那一天!
厦大的这枚火箭无论从科技的角度如何评价,无论与高超音速飞行器有多大关联,这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退一万步,就算它是“一种武器系统的原型”,那又怎么样?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就是,管他的西方媒体如何聒噪!
那么,具体来说,这次“嘉庚一号”火箭到底是什么?我们根据媒体报道和公开资料,略加梳理。
首先,从外形来看,这枚火箭的不同之处在于装了“翅膀”,据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起飞阶段由火箭发动机推动升空,达到2万米稠密大气层之外的临近空间后,转为平飞状态。此刻,载荷与箭体应该已经分离,至于载荷的动力是不是冲压发动机、还是组合动力?报道中都没有提及,我们也不便瞎猜,反正媒体继续说,平飞状态之后,“继续加速到5马赫”(5倍音速,约合6125公里/小时),“利用机翼在稀薄大气层里获得足够升力保持稳定飞行”。
至于有的专家认为,从结构图看,它并没有外媒所说的“进气口”,自然不可能采用吸气发动机。这一点,我们不能完全苟同:“结构图”看不到进气口,仅凭这一点,就能断定实物也没有进气口?当然,到底有没有进气口,以实物为准,媒体的报道没有给出现成答案。
媒体还提及,“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民航飞机速度到现有速度的五倍以上,实现两小时内的全球直达”。我们认为,这里的关键词是“两小时内的全球直达”。到这里,相信很多资深军迷会联想到另外一个短语——“一小时打遍全球”,是的,那是美国的,具体说是美军的“创意”,他们不仅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至于这次媒体提及的“提升民航飞机速度”,这……你懂得。我们只想说,中国C919大飞机还刚刚处于试飞阶段呢。
美国“一小时打遍全球”宏大计划的代表性作品就是X-37B,军迷将其列为“空天战斗机”一类,起码也是未来太空战斗机的雏形,由波音公司研发,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由火箭发射进入太空,既能在地球卫星轨道上飞行、又能进入大气层,总之,厉害的狠。鉴于美国一贯的霸道行径,爱好和平的人怎能不高度警惕?
第二,继续看科技类媒体的公开报道,“嘉庚一号”火箭长8.7米,翼展2.5米,起飞质量3.7吨,最大飞行高度2.6-2.7万米,在临近空间(2万-10万米)范围内,火箭头部的试验载荷有两个,一是XTER “高超声速双乘波前体”,它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研制,此前已经过了理论设计、数值分析和地面试验阶段,现在将它放到火箭上运送到指定高度和速度,在真实的飞行条件下开展“空气动力学测试”;二是舱内无线通信系统和临近空间高能粒子探测系统,它们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技术学院研制。
在此,我们只想摆几个此前的事实: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并成功发射的探空火箭是1958年9月8日由北京工业学院(现名:北京理工)研制发射的;2004-2017年,哈工大的小卫星七次闪耀太空,包括“快舟一号”;2018年6月2日,由武汉大学委托长光卫星研制的珞珈一号升空,用于试验验证低轨夜光遥感、导航信号增强等技术……大学,那可是有“大家”的地方。
查阅资料显示,“嘉庚一号”如果不算头部的载荷,底部的火箭名字其实是“天行Ⅰ”系列中的“天行Ⅰ-1”,作为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运载器,天行Ⅰ可满足目前国内对高超声速总体、气动力\热、控制、材料等多学科的真实飞行试验环境获取或设计结果验证需求,为我国高超声速研究领域提供商业化、可靠、低成本的飞行试验解决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凌空天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致力于解决商业航天领域中发射高成本的问题,为客户提供高可靠、低成本、便捷的航天运输服务。今年3月7日完成数千万的天使轮融资,主要用于“天行Ⅰ”项目。
凌空天行作为成立不足一年的商业航天公司,不仅快速推出“天行”可重复使用火箭产品,还通过垂直起飞、水平降落回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全箭的整体回收重复使用。他们为何迅速取得这么亮眼的业绩?
我们查阅的资料显示,该公司的创始团队“均具有航天系统内10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经历覆盖市场开拓、总体设计、总装生产、质量管理等航天型号研制全部关键环节”,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均在航天系统内共同工作多年,专业齐全、配合默契”。原来都是系统内的资深老手呀。
据介绍,该公司的各型产品分别对应“航空航天领域科学试验、商业小卫星组网发射、载人太空旅游等不同阶段的商业需求”。“天行I”将实现100-1000千克载荷,最大马赫数8,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飞行环境,应用于新型高速发动机试验、材料测试、制导\控制测试、新设备验证等领域,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获得一系列商业订单。
临近空间是指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由于其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而在国际上关注很广。关于它的重要意义,通常的说法是这样的“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对抗空间不再局限于陆地、海洋、低空,临近空间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新战场,是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不具有的优势,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电子压制、预警等方面极具巨大发展潜力,具有快速响应、超强突防、灵活机动的特点,是一种兼备战略威慑和实战应用能力的新概念武器,对于慑止强敌、控制危机和打赢战争具有重要作用,是美俄等军事大国竞相发展的利器。它可作为连接空天战场的有效纽带,在未来空天一体联合作战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若将其扩展成为对抗干扰平台,可以实施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形成强大的电子对抗优势;若将其作为武器平台,则可以在大覆盖区域对目标实施随时随地的打击;它能随时应急升空,快速高效部署,飞行条件稳定,信息传输延时很小,雷达和红外特征又都很不明显,难以探测并锁定,当前的各类作战飞机和地对空导弹都难以对它构成威胁。
近20多年来,世界航空航天大国纷纷以高超声速天地往返系统、高超声速导弹和高超声速飞机为目标,形成了一股研发热潮,成为了各国抢占空中和空间战略优势的利器。
因此,无论“嘉庚一号”/“天行Ⅰ-1”火箭的具体成就达到了什么水平,我们的态度简单明晰:别管西方媒体的聒噪,撇开“有色眼镜”的质疑,继续光明正大地在中国科技全面崛起的道路上努力奋进!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9-04-30/9965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