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期中日军事制度改革对比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19世纪,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国家,对东亚地区实行了猛烈的殖民征服运动

  19世纪,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国家,对东亚地区实行了猛烈的殖民征服运动。而处在同一地区的中日两国,为应对西方入侵,几乎在同一时期实施了近代军事变革,但最后结局却大相径庭。特别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成为历史的分水岭,日本从此一跃跻身为列强行列,而大清帝国却从此沦为备受凌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统治濒临崩溃。为什么从相似的起点起步,却有着如此不同的结局?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而日本当年的军事制度改革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事改革始于1868年。是年,明治政府取代了抱残守缺的幕府政权,开始把“富国强兵”、“殖产兴业”、“雄飞海外”、“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作为国家发展的最高国策。创建新的军事制度是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首要任务。从1870年开始,明治政府用极大的精力改造幕府时期的旧军制。

  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首先从兵役制度的“除旧布新”入手,以国民义务兵役制来取代旧的武士世袭制度。1871年公布《全国总体户籍法》作为实行征兵制的基础。1872年11月颁布《征兵告谕》,取消封建武士的军事权,宣告了国民均有服兵役的权利和义务。1873年正式颁布征兵令,并将陆军兵役分为现役、预备役和后备役三种,从而确立了全国统一的国民义务兵役制的法律地位。此后,政府又于1879年、1883年和1889年对征兵制作了3次修改,使日本的近代兵役制度趋于完善。

  此外,日本大力发展军事教育,通过近代军事教育,造就了一支近代化军官团队,提升了军事变革的层次。特别是明治维新后,日本不遗余力地培养军事干部,不断派员前往先进国家留学,并派高级军官前往欧美考察研究战略与军政。同时为培养大批军事人才,加速军校的建立。1869年,木户孝允就建议:“取舍文明各国之规则,渐次振兴军事学校,实乃今日一大急务”。截止1893年,共创办16所陆军学校,数所海军学校。陆军学校以大阪兵学寮为最著,1874年改为陆军士官学校,“培养教育步、骑、炮、工兵之士官”。海军兵学寮,1876年改为海军兵学校,培养海军各兵种士官。1883年设立陆军大学校,1889年设立海军大学校,专门培养陆海军高级军事指挥人才。到甲午战争前,日本已经形成了军兵种学校门类齐全,军官培训系统化、专门化的近代军事教育体系。

  明治政府还对旧的军事领导体制进行根本改造,按照欧美制度创立了新的中央军事领导体制和近代作战指挥体制。

  1872年,新政府撤销兵部省,分别设立了陆军省和海军省。1874年陆军省官制明记“陆军卿由将官担任”,确立军部武官制。1878年明治政府按照作战指挥体制的最新发展要求,模仿德国将参谋局改为参谋本部,并将其从陆军省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军事统帅机构,直属天皇,首先在陆军系统实行军政、军令分离的制度,规定参谋本部决定之军令事项,可交由陆军卿执行,政府机关的陆军省成为参谋本部的隶属机关,开启参谋本部干政之端。接着又确立了天皇对军队的领导权。1882年由天皇颁发《军人敕谕》,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军事制度。1889年又颁布了《大日本宪法》,明文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天皇决定陆海军的编制及常备兵数额”。在法律上确立了天皇对军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1893年,在海军省之外设立海军军令部,厘清了海军系统内日常军政管理与战时军令指挥的关系。1894年5月,日本为了适应近代大规模战争对组织指挥的需要,颁布了《战时大本营条例》,明确规定了以大本营为战时最高统帅部,统一指挥陆海军的作战。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9-04-27/9853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