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历史悠久时至今日仍具有极高军事科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雁门关所在的雁门山,是山西吕梁山脉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恒山相接,这里峰峦叠嶂、山崖陡峭,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雁门关所在的雁门山,是山西吕梁山脉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恒山相接,这里峰峦叠嶂、山崖陡峭,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雁门关自设关以来,历为中国北方边境重镇要隘、重要的戍边军政中心所在地及商家贸易互往之必经,行人往来之通衢。

  作为古老的军事要塞,雁门关历史之悠久,地形之险绝,体系之完备,地位之重要,战争之频繁,雄居华夏名关要隘之首。位于山西代县的雁门关,则被誉为天下长城第一关,已有3000多年历史。

  汉高祖北征、王昭君出塞、“蔡文姬归汉”、“隋炀帝北巡”、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均与雁门关有关联。

  作为万里长城重要关口的雁门关,扼从广阔中原进入漠北草原重要通道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年间,雁门关竟成为宋辽两国的边界线,忠勇善战的杨家将长期镇守雁门关,与辽军在雁门关一线进行过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留下许多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幸就长期戍守雁门;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更是常年征战在雁门关一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关出塞北,收复了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汉代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出雁门北伐匈奴,打得匈奴远逃漠北,不敢南窥汉境;唐代名将郭子仪出雁门平定了安史之乱、薛仁贵则长期镇守雁门关,防御突厥南犯。

  从西周姬幸长期镇守雁门关到抗日战争初期贺龙指挥八路军120师雁门关伏击战,3000多年来,发生在雁门关一带有记录的的大小战争就多达2000起之多,一部雁门关的历史,就是半部腥风血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

  炮台。现存的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但在而后的几百年不断的战争中、尤其是抗战时期,遭受日寇的疯狂破坏,整个雁门关仅存断垣残壁一片破落凄凉。

  古老的火炮已经锈迹斑斑。2009年代县人民政府投入3.2亿元巨资对雁门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模样。从两边排满杨家将塑像的明月楼广场,过古桥穿过明月楼,沿着铺满大石块的道路,经过民俗村和边贸街进入小北门,就进入雁门关的核心景区。

  古老雁门关在冷兵器时代守关将士所使用的兵器。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每120米建敌楼1座,此外还置有烽火台、壕堑。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雄伟壮观的雁门关长城,它有多层次景观的立体感,几座高大的门楼与蜿蜒盘旋的长城一道,构成十分有气势的立体图,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其磅礴的气势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雁门关不但自然景观雄伟险峻,人文景观也特别悠久厚重,3000多年来众多的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行经的足迹和历史的华章,其中包括周穆王、汉高祖、唐太宗、宋钦宗、明武宗、清光绪等22位帝王,卫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贵、杨业、徐达等22位将相,还有西汉王昭君、东魏兰陵公主、隋朝义成公主、唐朝威安和太和5位出塞和亲的公主。

  在夕阳照耀下的雁门关长城气势磅礴。历史风云变幻数千年的雁门关,展现一派宏达雄浑的边关风情,气壮山河的长城关隘建筑与悠久厚重的人文积淀,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使得雁门关观光成为一次有意义的历史文化之旅,雁门关几千年来都是北方游牧区与中原农耕区的分界线,它既是抗击异族侵略的坚强堡垒,也是民族大融合的熔炉,其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上写就浓墨重彩的一页。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8-12-22/8135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