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挪威“南森”级宙斯盾护卫舰4号舰“英斯塔”号在11月8日与10万吨级希腊大型油轮相撞,导致倾覆的事件引发了全世界的热议
挪威“南森”级宙斯盾护卫舰4号舰“英斯塔”号在11月8日与10万吨级希腊大型油轮相撞,导致倾覆的事件引发了全世界的热议。在事故中,“英斯塔”号右舷被油轮巨大的锚链孔撞开一个约8×3米的大口子,水下破损情况更糟糕。
不到2个小时,该舰的稳态已经无法控制,紧急冲滩坐底,后续救援船舶没能阻止倾斜恶化,目前整艘船已经完全向右翻覆。舰长无奈之下下达了北约海军几十年都未曾下过的命令,“弃舰”!这是1982年英国阿根廷马岛海战的36年以来,北约国家海军的首次“弃舰令”!
根据挪威国防部的发布的图片显示,目前抢险人员正在试图将其用钢缆固定住,防止滑入更深的水域。目前该军舰处于半沉没状态。神盾系统距离水面已经岌岌可危了。一旦倾斜度再加大的话,神盾系统有被损坏,这艘军舰基本就报废了。挪威海军上一次失事舰艇是在1994年1月,奥斯陆号(KMN Oslo F300)护卫舰在卑尔根海岸主机故障,被大浪打到岸边搁浅,舰体受损严重而沉没。而此次倾覆的南森级“英斯塔”号导弹护卫舰,有可能获得一份“殊荣”:世界上第一艘沉没的神盾舰。
从现场照片看,“英斯塔”号倾覆极其严重,如果不是舰长及时指挥“英斯塔”号强行冲滩,恐怕“英斯塔”号早已沉睡海底。那么,为什么“英斯塔”号进水后倾覆得如此之快,在短时间内就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这个得从舰船稳性的基本原理来说明。
为容纳AN/SPY-1F相控阵雷达,“南森”级的上层建筑非常高大,为了保障整体高度偏高的10吨级NH-90直升机,直升机机库也显得偏高,这些都恶化了舰艇的重心,不可避免地使重心上移。如果说“南森”级偏高的重心,给该级舰带来隐患的线日那个灾难性的凌晨,让“英斯塔”号加速走向毁灭,还有另一个舰船杀手——自由液面。
所谓自由液面,是船体总任何装载液体部分,包括水舱、油舱、双层底以及锅炉、凝水柜等,没有将液体装满,而存留着液体的表面与空气相接触。当船摆动或倾侧时,这种液体的表面也将摆动或倾侧,所以称为自由液面。
这里的计算公式就不做列举和推导,直接说结论:当液面因船舶倾斜而自由变动时,液体的形状及其重心位置即产生变化,使船舶稳性降低。
所以,对全世界军船和民船,保证航行安全共同的要求都是:尽可能消除自由液面。为什么舰船船体要设置水密隔段,为什么舰船的油水舱里面不会是贯通的,而是分成许多个小隔断,都是为了消除自由液面影响。
即便是图中最简陋的木制渔船,也要有水密隔断,很大的作用就是防止进水后自由液面的扩散。
那么,既然所有舰船都会有水密隔段设计,“南森”级还有13个水密隔段,为什么还会倾覆这么快呢?“南森”级舰长132米,水线长的数据未知,但简单的除法也可得知,每个水密隔断长大约接近10米。
从目前的现场照片看,水下结构的损伤估计接近20米,甚至在20米以上。如果考虑油船巨大的舰艏和动能,“英斯塔”号很有可能有3个隔断的肋骨被破坏,造成3个隔断进水。
根据自由液面对稳性影响值的公式,液面的面积惯矩越大,稳性降低越多。本身“南森”级重心就偏高,“英斯塔”号受损大量海水涌入后,在右舷中后部又形成了面积巨大的自由液面,降低了稳心高,两者作用叠加,加剧了“英斯塔”号的倾覆。
因此,除了避免碰撞,为提高和保障舰艇稳性,各国海军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设计时船宽增大,干舷增高,重心降低;舰艇上合理装载,按规定顺序使用油水;在大风浪中航行固定好舰艇上一切可移动载荷及悬挂载荷;针对风、浪、流情况,选择有利航向与航速;严格执行损管条例和有关稳性保持的规定,等等。作为近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军用舰船碰撞事故,“英斯塔”号事件给舰艇生命力设计带来的教训,将长期引发世界各国舰艇设计人员的关注。
这几天,很多网友热议,等到明年,网络上会不会出现这样一则广告:出售二手神盾舰,无泡水,无事故,接受专业质检,可现场上舰检验,有证书!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8-11-16/5397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