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李纯)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转变,中国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战争上”
(李纯)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转变,中国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战争上”。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表示,加强信息化、体系化作战是军事理论创新的结果,从大国国防的高度指引军队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走得很快”。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电(李纯)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转变,中国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战争上”。
今年9月3日的胜利日阅兵式上,众多国产新型主战装备威武亮相,首次以作战体系编成装备方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军队整体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着力加强顶层设计,专门成立了战略规划部,从战略层面统筹军事力量建设。自主研制的“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也于2012年初首次公开,随即在当年的多次军演中投入使用。
“十二五期间,全军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研究员潘新毛表示,在拥有技术支持的同时,军事力量建设发展的思想也应该符合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表示,加强信息化、体系化作战是军事理论创新的结果,从大国国防的高度指引军队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走得很快”。
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国先后发布两部专题型国防白皮书。2013年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首次明确提出,“开展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应急救援等海外行动是解放军维护国家利益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方式”,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15年的《中国的军事战略》则首次明确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的概念,强调“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
从搜索马航失联客机、救助菲律宾台风受灾民众,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撤离也门侨民,中国海军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实现“走向深蓝”的目标。
对于这一趋势,公方彬说,中国建设的是大国军队,肩负着维护世界安全的责任。现代战争更多的是“外科手术”式的,这就突出了海军在未来军事力量中的地位。“战争形态的变化,决定了未来军事力量发展的重心。”
战争形态加速转变,军事力量发展的重心随之调整,不变的是“始终把战斗力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落实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需要实施科技强军,推动武器装备的创新。胜利日阅兵式上诸多新装备的震撼登场,就充分反映中国军队近年来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综合成就。
此外,《中国的军事战略》中同时也提到“培养和造就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人才群体”。潘新毛认为,军事训练应该提高一个层次,从适应未来战争的角度出发,“用信息时代的方式进行信息时代的训练”,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公方彬看来,除此之外,军队战斗力与体制编制也有着很大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注重“内涵式发展”,抓住战斗力这个最根本的因素,不是简单地在军队规模上做文章。
谈到已有的军事成就,潘新毛说,“十二五”期间,军队建设在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人才培养、部队训练、发展方向、战略思维等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下一步国防和军事力量的规划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最突出的成就在于作风、观念的转变。”公方彬坦言,以往的编制体制改革多是集中在裁减员额,各个单位部门往往从个体利益出发。这次不一样,大家都是站在建设现代化、能打仗的军队这一高度来思考问题,这点很重要。公方彬说,“我认为,即将到来的改革会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完)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8-09-10/2594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