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树德实验中学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关注变革与生长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中国网12月29日讯(宋佚)聚焦课程与课堂,关注变革与生长

  中国网12月29日讯(宋佚)聚焦课程与课堂,关注变革与生长。12月29日,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第举办二十二届教育教学研讨会。以“建设‘基于师生终生发展’的课程,塑造‘改变师生学习方式’的课堂”为主题,树德实验两个校区二百多名教师以及来自教育界的众多领导、嘉宾齐聚一堂,共话教育改革。

  研讨会在学校与学科课程、未来课堂、教师社团活动、教师幸福力课程等四个方面展开专题研讨与展示。分为学科组交流、现场课展示、圆桌论坛交流、专家评课、教师团队展示等部分。树德实验中学校长易永伦以《课程与课堂,变革与生长》作主题发言。她表示,从《三个女人的风花雪月》到《昆明的雨》,从“集体备课”到“主题教研”,从“舞台小品”到“年度大戏”,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树德实验中学一直走在课程建设与实践的路上。社会在变,教育必变;矛盾凸显,挑战必然。今天,从内容延展到能力培养,课程已经被广义地定义为学生的“学习经历”。

  易永伦表示,建设基于师生终身发展的课程,培养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已成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先导,只有最优秀的教师才有更优秀的学生。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转向基于关系的课堂,从不仅掌握技能到更多拥有学生知识,从有局限的教学时段转向无边界的流程再造,来为课堂、教师、教学重新定义。真实的课堂,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真实学习,一言以蔽之,不讲学生懂的,只讲学生不懂的。学校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老师也需要终身学习和发展,才能和学生的成长相呼应,所以课程更主要的是关注课堂以学为主的研究,开发适应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课程,比如歌唱类课程、艺术选修类课程以及树德节的一些综合实践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研究也是一个重点,以前主要是以教为主体,而最近几年,转向以学生学为主体,把课前的学习作为重点,将课堂定义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域属性,更注重把学生学的部分放在课前,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的能力。学生是课堂存在的全部理由,课堂应该属于学生。

  历史教研组组长周雪老师就历史组“《家史博物馆》全课程设计”向与会老师和嘉宾作了分享。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资源优势,引领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世界,创造与他们的情感紧密相连的、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智慧空间,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成长,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未来课堂”,是基于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过程差异的课堂。在“未来课堂”展示环节,语文组谢华老师、化学组刘小平老师、政治组潘立颖老师分别代表学校老中青教师献课。很好地呈现了“未来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课堂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在围绕学校“未来课堂”实施策略的圆桌论坛上,聚焦于老师们在教学实施中的收获和困惑,信息中心陈理政主任、九年级物理备课组组长叶家军老师、英语组贾岚老师、语文组谢华老师和刘小平老师就“‘未来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研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树德实验中学摸索出了从课前自主学习到针对学情分析后课中教学策略的改变,再到课中教学的呈现,课后共性学习和个性学习指导等一系列“未来课堂”教学策略,并在学校三个年级进行有针对的实践摸索。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全国语文新课标编写专家组成员靳彤教授、成都市教科院的化学教研员唐海鹰老师、政治教研员吴登亮老师、历史教研员赖蓉辉分别对相关活动作点评,对树德实验中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做出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老师幸福力课程的展示交流活动中,一场两校区教师的气排球比赛中拉开帷幕,比赛紧张激烈而又趣味横生,展示了树德实验教师的精神风貌。三年前,一次清华大学组织的积极心理培训过后,树德实验开始这个充满积极能量的实践探索,三年来,成果斐然,打造出了一个积极向上、追寻幸福的团队。

  校长易永伦表示,本届研讨会是对既往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为学校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如研讨会上发布的论文集题目《实验之路》,树德实验在教育教学改革这条路上将一路向前。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12-29/8653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