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西安是西北教育重镇,也是基础教育大市

  西安是西北教育重镇,也是基础教育大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西安教育先后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以及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多领域、多层面开展改革创新,尤其是2006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实现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西安基础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从2006年起,西安市全面推行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在全面考核学生文化课学习、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2007年9月,西安地区全面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以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积极作为,进行了细致的筹划和安排,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之后,还组成了专家指导组、项目研究组、实施指导组、学科中心组等专业团队,就课改所涉及的所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台了《西安市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及13个配套文件,确定了课程改革试验样本学校,出台了试验样本校建设管理办法,确定了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等项目研究专题,组织进行了7000人次的教学与管理人员岗前培训。

  到了2008年,我市首次建设并启用了高考网上巡查视频会议系统,首次实行了中考网上阅卷,改革了中招录取办法。2009年,在城六区试行考生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并将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原始分计入统考总成绩,进一步推进了中招工作的公平公正。“十二五”期间,西安市不断深化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先后就扩大定向生录取比例、取消择校生招生制度、规范政策照顾类考生录取、全面实行网上录取以及改革中考体育科目、增设综合素质考试科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大胆的改革,中招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

  从2011年开始,我市更是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了以资源均衡为前提,组织实施了以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创新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创新”,为学校办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今年,为回应民众关切,切实破解“入学难、大班额、择校热”等难题,我们以“名校+”工程为抓手,以输出“名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为核心,以输出优秀队伍为关键,运用多种模式,统筹“名校”和“+校”的发展,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更多“名校”,提升更多普通学校,不断缩小城乡、区县和校际间办学差距,推动了市域内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努力构建大西安教育均衡发展新格局,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目前,全市已组建66个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涉及66所“名校”和81所“+校”,各区县组建区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93个,包含“名校+弱校”161个,“名校+新校”32个,跨区域“名校+”13个。一批批“名校+”教育联合体得到快速发展。

  如莲湖区采用“名校+弱校”的模式,在“市23中+回民中学”实施“一长管多校”,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坚持管理干部、优秀教师“双交流”,打破常规师资,达到深度融合,使得“+校”回民中学的在校生人数由20余人增加至634人。

  碑林区的“26中+93中”教育联合体,成立之初,93中小升初,鲜有家长问津,学生寥寥可数,“名校+”工程实施以来,经过两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今年93中招收初一新生245人,学区内学生出走择校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大学南路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一套班子集中领导,校区条线交叉管理,实现两校活动一体化、教研整体化、发展特色化。在“名校”大学南路小学的辐射引领下,隔邻的西安光机所、航空631所子弟纷纷向“+校”大学南路小学分校回流,在校生人数由之前的700余人迅速增加至1200余人。

  面对新时期西安加快实现“追赶超越”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要求,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并进一步深化“名校+”工程,着力开展“7+1”工作,组建“名校+农校”教育联合体,通过引进中心城区“名校”对7个郊区县及杨凌示范区的农校进行帮扶,逐步破解市域内、城乡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相对充足,布局比较合理的教育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历任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教师;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长、科长、副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西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处长;西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处长。现任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12-29/863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