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便利店19条新政将产生哪些影响和意义?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10月18日,北京市商务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19条举措,从便利店经营的空间位置、项目品类、注册审批等方面进行放宽,对新开门店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补助

  10月18日,北京市商务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19条举措,从便利店经营的空间位置、项目品类、注册审批等方面进行放宽,对新开门店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补助。消息传来,从事和关注便利店发展的各类人士弹冠相庆。这是北京有史以来对便利店发展给到的最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北京便利店新政往前溯源,最早恐怕要追溯到2014年习大大提出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开始。北京拥有着和世界其他名城一样存在的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人口密集……在坊间被很多人说成“不宜居住的城市”。随后,北京开始了漫长的城市疏解整治工作。疏解整治,一方面搬迁非首都功能产业,另一方面整治清理违法违建设施,改造升级生活服务业便民设施。2015年7月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计划明确提到:要求对餐饮、超市便利店、蔬菜零售店、家政、美容美发、再生资源回收、维修、末端物流配送、物业管理、洗染、沐浴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及特色化发展。社区商业小业态的便利化、规范化和连锁化发展,开始获得倾向性政策扶持。

  2016年8月,北京市商务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指出:扶持民生领域连锁企业与社区商业结合,鼓励跨界连锁经营,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落实简化审批流程,合理降低连锁经营税负成本。

  2017年北京加快疏解整治工作,该年2月北京市政府出台“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设立100亿元专项资金用3年时间解决城市环境和秩序整治的综合管理问题。专项行动在清理、整顿一批“开墙打洞”、违规底商的同时,也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为了迅速补位便民需求,2017年底,北京市商务委等四部门再度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连锁便利店发展环境的工作方案》,针对便利店选址难、运营成本高、行政许可周期较长、搭载服务种类有限等问题提出了改革之道。2018年9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通知,放开了对连锁餐饮、超市、便利店提供主食、副食、调料等配送的中央厨房和食品制造的禁限。

  10月18日北京便利店新政19条的出台,是北京疏解整治举措的延续和落实,一方面对北京便利店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整体提升了北京生活服务业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快速补位疏解整治后的便民服务空缺,健全落实“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城市发展举措。

  1、助推北京本地便利店快速发展。从2017年12月北京出台《进一步优化连锁便利店发展环境的工作方案》开始,便利店在北京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在此之前,北京便利店行业发展进程缓慢,除了广为熟知的只能做“三个半”(半条街、半年、半天)生意外,便利店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非经营因素,其中两个最突出的因素:

  ①政策限制。在2016年放开跨界经营之前,便利店经营的品类多局限于日常标准化商品(7-11作为重点招商项目获得特批外),无法满足尤其年轻消费群体懒、宅、急的需求,加之审批流程长,要求多,如果再加上人员和店租及商品管理等经营性成本,便利店想要实现盈利将非常困难。相反,很多夫妻店却没有这么多顾虑,只要能把店开起来,则不会去考虑商品陈列是否美观,货架间距是否拥挤,由于是自雇佣经营,也不存在人员成本,因此这就导致了北京的夫妻店遍地开花,而品牌店寥寥无几。

  ②城市规划失衡。北京的城市发展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均衡现象,就主城区而言,城北比城南繁华,城东比城西热闹。因而,这也造成了北京的便利店主要集中在东三环的三里屯、工体等地标性大型商业、文娱等商业发达地区,西部和南部则主要是居民生活区及交通枢纽和建材市场,经济热度低,难现东部和北部城区的繁华。另一点是北京的居民区与商业区间隔较远,加之小区都被围墙包围,使得便利店的选址更是难上加难。

  北京便利店新政19条的出台,主要针对的就是便利店的选址难、运营成本高、行政许可周期较长、搭载服务种类有限等突出问题做出具体可执行的解决措施,放宽了用地范围,松绑了品类限制,缩短了审批流程,简化了审批项目,并且对于解决民生需求的新开店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补助。这是北京目前为止给到便利店发展最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最给力的政策支持。从2018年开年,北京的便利店就已经聚集了各路人马疯狂圈地,今后两年这种情况将更加突出。

  2、“15分钟生活圈”的全国示范作用。“15分钟生活圈”,在各地提法也略有差异,比如北京叫做“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上海则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指从社区出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舒适的社区服务。按照2016年发布的《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给出的范围包括: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北京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自2010年就已启动,目前建成的市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有35个,具体到每个街道因地而异,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而从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出发,涵盖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家政(维修)、洗染、美容美发6种业态。便利店作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中的必备项目,一直以来在北京发展失衡。此次新政出台,不仅降低了用地要求,还扩充了服务种类的搭载,使便利店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强化。这对于全国各地正在实施“15分钟生活圈”计划的各地政府而言,在政策研究和具体落地上给到了可供借鉴的方案和案例。

  3、进一步促动百货商超加快升级改造。便利店的密集出现,将使只经营销售标准化日用百货的传统商超进一步加快改造升级的步伐。虽然最近几年,O2O和新零售的大风不断刮起,但考虑到店面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转型升级面临的短期成本压力使得改造升级的步伐被不断放缓,但当看到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再艰难的决定也必须要尽快落地了。目前北京的大型商超购物中心已经饱和,可以开发的用地基本已经被占,一个购物中心覆盖3公里半径,小区数量多的十几二十几个,少的也有七八个小区。便利店则是进一步密布各小区周边500米范围。夹在中间的百货商超将会更加艰难。

  1、贪大求全。北京便利店新政19条明确表示,支持便利店搭载简餐销售、代收洗衣、代扣代缴、代收代发等综合便民服务项目。咖啡、豆浆等密闭式自动化设备完成制作的饮品将被允许在便利店销售。图书、杂志、印象制品在获得新闻出版局资质通过后可以搭售。乙类非处方药在获得申请后也可在便利店开展销售。对于搭载早餐、蔬菜零售、针头线脑等基本便民服务门店,还将给予租金补助。

  看到这么多优厚的条件,这么丰富的服务品类,对于长期只局限于标准化商品零售的北京便利店来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为了提高坪效,尽可能服务更多的人,尽可能赚取更多的钱,便利店服务叠加的想象空间被无限放大,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要做,将有可能成为北京便利店发展新阶段的一大病症。

  首先需要牢记便利店的店面定位:服务并解决年轻消费群体的懒、宅、急。距离远的有社区购物中心,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近的有社区生鲜+百货超市,解决家庭日用需求。便利店的核心是解决懒、宅、急的需求,并补位尚没有完善菜篮子工程的小区配套设施。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规划,便利店计划在2020年达到6000家以上,社区养老驿站在该年也将达到1000家。届时北京小区的各项配套服务已基本完善,一老一小的消费需求由购物中心、母婴馆和养老驿站解决,中间层的年轻消费群体将成为便利店的主要消费力量。

  2、本末倒置。O2O、全渠道、新零售等各种互联网新应用正在将线下实体与线上互联网的界线打破,线上向线下渗透的同时,线下也在主动拥抱线上。这种势头是好的。但不可忽视一种现象,有一些连锁零售企业不去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跟进线上,发展APP,开展外送业务,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重复建设。以商超、便利店为例,实体零售店的优势在于线下,在于到店消费,在于零距离直面接触,在于现场体验感的场景打造。发展APP除了获取用户消费品类、频次、额度、时间等关键信息,增加一些会员储值功能,其他面向C端的服务基本有限,因此用户的打开率也是极低,对于一个即便有两三百家门店的连锁零售企业而言,在一个偌大的北京都不见得有多密集,更不用说放眼全国了。

  当下是便利店及其他连锁业态发展的黄金时期,技术上有各类大平台提供的小程序支持,外送有美团、饿了么及其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交易有移动支付的全民普及,社区运营有团购类各种社区合伙人(营销代言人)模式的呈现,各项外部条件都趋于成熟。便利店的线下服务优势不能丢掉。线上是线下实体的周边服务,是服务的一种补充,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丰富和完善它,而不是主要。

  如果有人要说,便利蜂也在做APP,做外卖,物美也在做APP,做上门配送。便利蜂是一个传奇的存在,打法新奇,让外界很多人看不透。它有自己的APP,还有共享单车,还有共享雨伞,现在还尝试自营外卖。便利蜂的核心其实还在线下实体运营,但是对于一个线下便利店做APP,用户的打开率必然很低。因此他们需要有外界的辅助功能去促成提升APP的使用频次,比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线上外卖,这些都是在提升用户的打开率,频繁曝光便利蜂的品牌,提醒用户还有便利蜂这个选项,同时也从更多维度收集用户消费行为的数据,了解消费用户地理范围的坐标(便利蜂服务半径的延伸),当然也承担着便利店功能叠加后在APP呈现的未来想法。物美的多点Dmall,先是基于传统连锁零售企业做改造升级,不像盒马那种伤筋动骨地大砍大杀,因此它的B端需求更强烈,在已有的大量连锁商超资源基础上顺带着发展C端用户,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连锁零售企业,当自己的基本盘还不够大时,就拿出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去发展自己线上的那一点用户,那才是不合算。

  未来,资源更倾向于整合状态,相互借势,共享资源。强化核心业务运营能力,减少非核心业务的成本,才是优秀企业要做的事情。

  1、缩短审批时间。3个工作日内办结。取消前置核查,300平米以下的便利店,检查和验收放在日常经营中进行。

  2、简化审批流程。采取“一区一照”模式的连锁便利店,可以一次申请多个分支机构登记注册,各分店不再单独办理。

  4、支持服务叠加。支持便利店搭载简餐销售、代收洗衣、代扣代缴、代收代发等综合便民服务项目。

  5、饮品售卖放开限制。以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为原料,由密闭式自动化设备完成制作、销售等后续工序的咖啡、豆浆等饮品项目,按散装食品销售的经营项目进行许可,无需标注为自制饮品项目。

  6、准许搭售图书、期刊。内资便利店可以向市新闻出版局申请资质直营出版物。外资便利店可在店内开辟空间,以和有出版物经营许可的企业合作经营的方式销售出版物。

  7、可以买到常用药。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市食药监局出台具体的药品目录,便利店可售主要常用药。

  8、支持农村发展。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连锁便利店进农村。支持品牌连锁企业通过特许加盟方式改造提升现有农村便民店。

  9、放开用地门槛。小区用地——原锅炉房、煤场、煤气站、奶站等,公共服务单位用地——学校、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科技园区等。

  11、支持服务配套。将便利店仓储物流设施空间需求纳入“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园区)+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物流体系统筹考虑。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11-08/4765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