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充分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照标准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充分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照标准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家庭教育重在务实,家长要在理解标准前提下,结合日常生活,给孩子以教育和引导,甚至可以撰写可操作性的步骤(后面章节中有范例),给孩子做好示范性教学。好孩子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旅程,在儿童内心播下好孩子的种子,明确好孩子的标准,将会在教育中少走弯路,享受快乐。
孩子常会从细节处观察父母,不断在触探父母的原则和底线,只要家长把握不好育儿原则,不知道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清楚该怎样教孩子做人做事,评价孩子的行为表现无依据,极易让孩子在认知方面出现问题,不知不觉间就失去了威信。失去威信的家长,不管说的多有道理,孩子很少能听得进去,更难信服。
事例1:某天,一个三口之家来到我的工作室,父亲给我讲述他的烦恼,女儿13岁,对学习不感兴趣,家务活不愿意参与,经常和大人犟嘴,只要不顺她意就闹情绪,经常埋怨老师和同学对她如何不好,极不情愿去学校上学,有时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父亲诉说烦恼时,我留心观察他的女儿。只见女孩儿半倚靠在沙发上,两腿叉开,坐姿很不雅。父亲与我说话时,她不时会插上几句,话语很不中听。再看父亲好像已经习惯于女儿的抢白,并没有作任何表示。
父亲把女儿情况介绍完后,我开始和这个女孩儿交流。我问一些常识性问题,她要么说不知道,要么说无所谓。随后,我拿出拟定的好孩子参考标准,逐条给她解读。随着内容不断深入,女孩儿自己悄然端正了坐姿,插话的现象逐渐减少,眼睛不再四处观望,而是越来越专注地倾听我说。
当我给女孩儿解读完32条内容后,再看她父母,显得非常惊讶。我问他们,平时是否给孩子做过相关内容的教育。女孩儿父母皆摇头,母亲说,我们哪知道有些内容啊,平时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她,今天听了你和孩子的谈话,我们才知道原来培养一个好孩子有那么多的讲究,我们真是惭愧啊,白当了这么多年的父母。
我问女孩儿,老师今天给你讲了这么多,发现你很感兴趣,这说明你从内心深处愿意做一个好孩子是吗?女孩儿连连点头。我鼓励她,一个好孩子无论走到哪,面对谁,都会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希望被人尊重,被人欣赏,被人喜爱吗?女孩子连说是。
分析:孩子都是好孩子,关键看家长怎样教。用好孩子参考标准结合生活中一些情景来启发和引导,很容易让孩子清楚自己哪些行为不当,应该如何正确去说话做事。上面这个常见的事例非常有代表性,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育儿实际做对比反思。
由于家庭情况不同,家长育儿观念不同,孩子在家里家外的表现也不同,没有客观评价依据的比较,易片面评价孩子,拿自己孩子缺点去比别人孩子优点,导致心态失衡,直接后果是对自己孩子产生不满情绪。这种失落与不满情绪会经常从育儿情景中体现出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事例2:两位妈妈在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一位妈妈说,你家的孩子真懂事,每次见了面,都特别有礼貌,听说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老师也经常表扬她,我特别羡慕你。可是我的孩子就做不到,就是喜欢玩儿,每天和我顶嘴,我说什么话都不愿意听,天天写作业那个费事啊,一整一晚上。有时气急了我就打他几下,不监督着他就是不情愿写这个作业,你说说,我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倒霉的孩子,哎!
另一位妈妈说,其实孩子都差不多,只不过我这人看得开,不去逼孩子做事。我经常鼓励孩子,你都大了,好多事都能自己做了,能自己做的事,再让妈妈催促着你去做,我们俩都烦。不管你做什么事,如果心情不好,先别干,放松一下,玩一玩,好孩子每天就是要开开心心,有了好习惯养成,到了时间自觉就去做了。我经常给孩子讲好孩子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好,孩子听进去了,也就愿意去做了。
前面那位妈妈说,我觉得我的话也都是为他好啊,我还经常拿你家孩子做榜样给他讲呢,可是他怎么就听不进去呢?好话说了那么多,他还嫌你烦呢。每次看到孩子那副德性,我就火直往上撞。有时说着不听,我就动手了。可是这孩子滚刀肉一块,不怕你打。我上了一天班感觉特别累,晚上再对付个他,我真是哭的心思都有。他爸爸下了班,啥也不管,有时让他说说孩子,人家倒好,几句话快噎死你了。我真愁这孩子,现在才三年级,成绩就一个劲往下掉,老师也反映孩子在学校总是惹事,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另一位妈妈说,我感觉你把好多怨气都撒在孩子身上了,你不能光看我孩子表面有多好,其实家家都一样,只是我看得开。不管是过日子,还是教育孩子,都要有好心态,你整天愁眉苦脸的,孩子愿意看,老公愿意看啊。家本是放松的地方,你偏要弄的大家都不开心,你说谁还愿意保持好心情去干自己的事啊。把责任交给每一个人,你多点鼓励,感谢每个人为你分担,你感激他们,他们也会理解你。
分析:第一位家长缺乏好孩子评价参考标准,总是看着别人孩子好,从早到晚心态消极,充满负面情绪,一味强调自我,忽略家人的感受,这种生活态度极易让家庭氛围很压抑。孩子经常听到妈妈提别的同学好,内心更烦躁,不知觉间也就认为自己很差,不如别人。久而久之,孩子自尊心和上进心都荡然无存,只能像妈妈一样消极面对生活和学习。
有些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上课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往往只提现象,几句话笼统概括之,然后让家长在家里好好改改孩子的毛病,家长听后普遍特别焦虑。之所以对老师的话特别敏感,关键还是自己不懂家庭教育,不知道自己该履行哪些育儿职责。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孩子送去学校了,老师应该把自己孩子教育好,老师怎么可能教育不好孩子呢。
事例3:小明妈妈最近几次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主要问题都集中在孩子课上坐不住,总是动来动去,不认真听讲,爱和同学讲话,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书写太乱,和同学课间总爱发生冲突等。老师非常严肃地告诉小明妈妈,你孩子不仅在我的课上这样,在其他老师课上也这样,你们得好好教育教育孩子,否则这个孩子以后麻烦大了。
每次听老师这么讲,小明妈妈特别焦虑,孩子才一年级,怎么就这么多毛病呢,我在家里也经常告诉孩子上课要坐好,认真听老师讲课,别乱动别说话影响同学。尽管有时出于无奈,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也惩罚过孩子,可是孩子没有丝毫的改变,仍然是老样子。
小明妈妈从网上求助,很偶然的机会,遇到韩老师。韩老师告诉小明妈妈,先客观分析一下老师向你反映的问题。一年级孩子,本来需要一段时间的幼儿小衔接好习惯养成,让孩子适应小学课堂教学环境,但是家长和老师都忽略这点。再者,一年级孩子课上一次性注意力专注时间是有限的,即便以前有过好习惯培养,最多一次不过能坚持上10-15分钟,何况孩子还没有进行过专注力养成持续训练。老师对你孩子的评价完全是缺乏科学依据,是片面的评价,你不用太着急。想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得先结合好孩子参考标准,在一日生活中先从生活习惯内容抓起,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能成为好孩子,成为爸爸妈妈和老师喜爱的好孩子,唤醒并激发孩子从内心深处主动去做好每一件事的意愿。接下来,利用生活中各种时机去培养孩子目光专注、听力专注、思维专注能力,比如吃饭、看电视、阅读、玩玩具、写作业等时机,都可以事前给孩子进行坐姿规范,通过好孩子意识引导,让他有一个渐进适应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方法的讲解,小明妈妈终于弄明白,原来孩子有很多问题,并不是他自己愿意这样做,而是儿童正常的行为表现,需要结合生活细节进行长期连续性好习惯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孩子行为自控能力和延长专注力保持时间。
通过一段时间的好习惯养成,小明妈妈欣喜地告诉韩老师,孩子现在变化很大,比以前做事明显专注,基本上能坐得住不乱动,和大人说话时能够看着对方眼睛不四处看,写作业时也不随便下地跑了,用时较以前明显减少,作业质量有很大提高,单元测试成绩上升很快。据老师反映,孩子课上小毛病少了,被批评的频率下降很多,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孩子。当自己把在家里进行的好习惯培养做法讲给老师后,老师也很感兴趣,还请她在家长会上把做法分享给其他家长。
分析:小明妈妈由初期盲目焦虑,到主动网上求助,通过家庭教育学习和实践,育儿观念逐渐明朗清晰,特别是结合好孩子参考标准内容,家长能够重新看待老师的评价,知道该对孩子进行哪些好习惯培养内容后,静下心专注去落实,非常难能可贵。当家长从老师片面评价孩子的误导走出来后,注意力就趋于恒定,不再迷茫。
儿童期孩子具有模仿天性,行为和情绪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很容易被不良行为带动,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环境,结合生活场景,有目的引导孩子提高分辨力和自控能力,形成看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事例4:有一次,我在小区广场散步活动,看到几个孩子玩耍时故意打烂玻璃橱窗,把一些建筑设施上的砖瓦和大理石板弄掉砸碎。带孩子去的家长几乎没有人制止和教育,但却招来一些小区业主背后的非议和小声谩骂,骂这些孩子是“坏孩子”,没教养,爹娘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我走近这些孩子,悄声问他们,是否知道搞破坏是一种坏品质不道德的行为?听我这么问,大部分都跑掉了,仅个别胆小的没跑。有一个孩子小声回答,我是看他们都这样做,我就跟着做了。我再问,你知道一些大人怎么评价你们搞破坏的行为吗?孩子们摇摇头。我说,好孩子应该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应该去破坏,下次你还愿意那样去做吗?你愿意听到别人因为你搞破坏连你爹娘都被骂了吗?孩子很认真地答,不那样做了。
就在我和孩子们聊天的时候,刚才悄声谩骂的业主围了过来,我马上打发孩子们去玩耍,防止他们过于严厉地批评孩子们无知的行为,从而引发与孩子父母的矛盾和争吵。我对几位业说,也不能全怪孩子们,都还小呢。他们的父母不懂教育,但我们如果出于责任感,看到这些现象,都可以教育教育孩子,让他们知道错,再鼓励做好孩子,孩子今后也就不再搞破坏了。听我这么说,几位业主都很赞同。
分析:家长平时如果知道好孩子参考标准,加强自我修养,有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相信会格外重视孩子的好习惯培养。因为一个好孩子不管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会用得体的行为举止,展示出合格小公民的形像。
注:本节内容选自《好习惯家庭养育细则》第一章第二节。更多内容请关注当当网正售的原书。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11-05/4510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