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需接轨实践教育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至此,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生“刚需”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至此,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生“刚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推进,以曲阜为代表的研学目的地在暑期迎来人数井喷,今年以来,曲阜市共接待研学旅行游客85.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仅7、8两月,就接待研学游客近30万人次。

  “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馀花攒镂槛,残柳散雕栊。”“三孔”旅游,古建筑鉴赏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专业性过强、讲来晦涩难懂,不用说孩子,连成年人听上去也往往一知半解。可如今,穿过曲阜古城墙外游人熙攘的后作街,一处闹中取静的中式庭院里正用“中国乐高”的形式破解着“三孔”古建筑的密码,成为曲阜研学旅行中孩子们最喜欢的点之一。

  “什么榫卯啊、斗拱啊,老师讲得再细也很难搞清楚,可现在拿在手里一块块地拆解组装,为什么可以防震?为什么能扩大室内面积?很容易就弄明白了。”4年级的孙思琪一边摆弄手里的鲁班锁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研学讲师还在体验过程中给他们出了“难题”,让他们到“三孔”游览时寻找刚刚拆解过的木质结构和飞檐走兽,到时候一定好好观察。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照本宣科为实践体验,古建筑博物馆里的体验项目,每一个都是在充分考虑孩子接受习惯的前提下设计的。“在讲屋檐上的小神兽时,我们会说是在带他们参观‘三孔动物园’;拆解木结构时,会讲是在玩‘中国乐高’……简单的措辞变化,也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曲阜古建筑博物馆副馆长孔德铭直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博物馆的体验能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参观“三孔”,这样的研学流程再造有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一直以来,曲阜都不缺少文化资源,但真正意义上贴合时代特征的文创产品却长期缺失,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旅游纪念品样式陈旧,难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也就担不起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曲阜文化产业创意中心负责人李遵廷说,“设计‘夫子爷’形象、推出系列产品,就是想用创意先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然后以此为契机,融合研学旅行的多种内涵,让传统文化重植于心。”

  然而,文创产品的大量问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同质化严重或过度娱乐化等。如何在适应市场的前提下保持文化的本味?曲阜文化产业示范园党政办主任孔鹏说,“文化关系到人的认知,发展产业一定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两眼只盯着钱看,炮制出一些不适合大环境的所谓‘爆款’,而是要发挥创意优势,通过创造性转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在流程设计上,我们会先到孔林、后到孔府和孔庙。目的是让孩子们先明白为什么孔子至今仍被世人推崇,以此为切入点打开学生们通过研学一步步加深对儒学认识的大门。”曲阜市教体局教科室主任、研学旅行课程总监陈立峰说,他们已经设计出“《论语》的做人学问”“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孔颜乐处见证陋巷与颜庙”等系列课程数十节,且具备了专业的师资力量。下一步,这些经过大量实践的专业老师会回到学校成立自己的研学游课程开发团队,打造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09-08/2443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