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道破残酷真相: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作为大一新生院长的经历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孩子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他们是野花,是独一无二的巨大潜力的野花

  “作为大一新生院长的经历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孩子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他们是野花,是独一无二的巨大潜力的野花。”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上图是清华大学和一所西部211大学,对大学生“入学前活动半径”的统计比较。

  有人做过统计,长时间以来,进入清华的学生,“入学前活动半径”境外这一项,稳定保持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换句话说,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偏上的学生,相对于全国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这些清华学霸的用切身成长经验告诉你,一个人能不能上清华,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可能还取决于自己的父母。

  这种特质,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优厚的物质基础,在指引孩子完成梦想的时候,提供全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身教大于言传,父母的这种特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自己严苛。

  著名翻译家,艺术家傅雷先生,在儿女小的时候,很少和他们嬉戏,也不喜欢他们淘气的行为。

  说话,吃饭,做事,都要得体大方,不能有所逾越:同桌进餐,必须坐得端正,手肘靠在桌边,不许妨碍别人,咀嚼饭菜,绝不许发出有失礼貌的声响。

  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有些传统古板的父亲,在发现儿子对音乐的兴趣后,给予了全力支持。

  因为父亲对自身要求严格,儿子傅聪耳濡目染,17岁时,他已能自觉刻苦,每天练琴七八个小时。就算酷暑天,衣裤湿透,也不会懈怠。

  两年后,“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傅聪荣获唯一的“玛祖卡”最佳奖,从此名震乐坛。

  《傅雷家书》闻名于世,金庸曾评价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傅聪身上有着温润如玉的书卷气,并不是他的外貌有多么出众,而是源自于他良好的教养。

  对于小丁放弃进实验班的事,阿姨毫无反对之意,只是陈述利弊后让小丁自己决定。

  有见识的父母,会让孩子相信,一个人非常努力,可以获得成功,但他也不必囿于世俗的成功。

  他们不仅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更难得的是,能让孩子知道,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板,还有另外的可能。

  一直攀爬高峰是可敬的,但攀爬的意义,不仅在于见到山顶的广袤,还在于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

  他们往往具备的是:勤奋努力,百折不挠,有后天养成的良好教养,最重要的,是拥有对万事万物的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

  有一天,小女孩Ju和妈妈一起逛菜市场。看到豆芽摊位很热闹,小女孩忍不住一直盯着看。

  一般家长的反应或许会是:家里都这么穷了,哪儿来的闲钱种豆芽!这也不过是小孩子的新鲜劲。

  她们按照书上的方法重振旗鼓,又种下一批豆芽。小女孩问妈妈:“这次会成功吗?”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母女二人没有气馁,从书中找到了问题,原来是没有按时浇水。

  她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利用工具。两人收集了很多废弃的塑料瓶,灌满水,再给瓶子戳上洞,系在木棍上,架在豆芽上面。

  这个故事取材于现实,现实里的小女孩名叫 Netnapa Saelee,她是一名博士,获得了项目奖学金,现在正在瑞典做研究。

  家庭物质上并不富裕,但她拥有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妈妈不怎么认识字,却无比尊重知识;妈妈不懂怎么种豆芽,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和她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一家因为贫穷到只能住在地下室。但是德善的爸爸依旧会帮助路边的老奶奶,多买点她的菜,让她吃一顿饱饭。

  在爸爸的影响下,即使是贫穷,德善也依旧乐观,善良,开朗,努力,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即使在腰缠万贯的富贵之家,狭隘、自私的父母,依然会因见识不够宽广,过早折断孩子的翅膀。孩子轻则坐吃山空,重则违法乱纪。

  台湾女明星狄莺,被称为“大姐级”的艺人。年轻时漂亮水灵,出演过不少电视剧,之后又嫁给了富二代,家境极其优渥。

  有一次拍电影,看到蓝洁瑛迟到,就说她耍大牌,一脚把她踹到地上,甚至还在节目中得意地说,蓝洁瑛过几年就精神失常了。

  她担心儿子孙安佐长不高,每天逼着儿子吃东西。她给儿子盛了成人的饭量,孩子吃不完,就每天花七个小时看孩子吃饭。

  除此之外,如果儿子考试成绩没有到80分以上,就会被打得屁股开花;18岁之前,儿子不被允许搭车和逛街;直到15岁之后,儿子才和她分房睡......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长久而深远,不仅在往外看世界的视野,更影响下自我人格和修养。

  今年高考成绩放榜后,上海许多家长群都炸开了锅,被称为“淡定哥”的盲童王蕴高考成绩只比状元少了三分。

  相比于其他人的惊叹,王蕴家一如既往地平静,似乎对高考成绩丝毫不在意,父母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告知孩子这个消息。

  父母是东华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在教育方面,他们从来不把孩子当作特殊孩子来对待。

  班主任对王蕴的家教印象很深刻:父母教育以德为先,将孩子培养得非常独立自主,拥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父母的影响下,王蕴从小还培养了很多爱好,小学考了竹笛10级,钢琴8级,参加过残疾人乐团,在英语演讲比赛中得奖。

  他的妈妈这样跟他说:“只要有大学上就很好了,实在没大学上,现在学习途径很多,就在家里学也可以!而且,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大学只是一个阶段。”

  在成绩决定一切的风气下,王蕴父母有这样开明的教育方式,得益于他们的眼界和远见。

  Julie Lythcott Haims曾为斯坦福大学新生学院的院长,她观察很多孩子的教育,总结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出版了书籍《how to raise an adult》。

  “我的培养方式也是把他们看做盆景一样,我细心地呵护,培养,修枝剪叶,希望他们将来能进入那些竞争激烈的大学。”

  像很多中国家长一样,Julie曾经也认为,父母都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孩子总不能太差吧。

  后来她转变了想法:“作为大一新生院长的经历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孩子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他们是野花,是独一无二的巨大潜力的野花。”

  她建议家长们要避免走入过度养育(Overparenting)的陷阱,应该放手时,千万不要插手孩子的人生。

  “为孩子引路是一回事,放手让他们自己走,是一件更困难的事。见过世面的家长在某种程度上能给下一代更好的资源,但是人生长路漫漫,孩子们还得靠自己去开拓。”

  真正见过世面的家长,能给孩子带来的不止是眼界视野上与别人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让下一代在自己的行为里完成自我完善,并不断加以正确引导。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08-21/1786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