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指导博物馆教育工作让孩子真正爱上博物馆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在当下,儿童观众是博物馆参观群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下,儿童观众是博物馆参观群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儿童在博物馆当中的学习,博物馆也开始针对儿童观众设计、推出各类形式不同的教育活动,节假日和周末来博物馆参观,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为进入博物馆参观的儿童观众、家庭群体提供优质、专业的教育服务,是博物馆教育部门、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想要做到引人入胜与寓教于乐兼顾,也并非易事。今天,小编为各位推荐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让孩子爱上博物馆》,希望能够为你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带来启发。

  作为资深儿童早期学习和博物馆教育专家,史密森早教中心创始人,莎论E. 谢弗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学校提供专业的教育咨询服务,还组织开展了各类以艺术及藏品为主题的早期教育工作坊。在她的领导下,史密森早教中心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资源,为儿童观众策划丰富的早期学习体验活动,成为美国早期教育机构的典范。

  在当下,博物馆与儿童观众已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美国不仅有专门为儿童开设的博物馆,博物馆当中面向不同儿童观众群体开展的各类活动也日渐丰富。互动体验、动手参与探索等活动形式,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流。然而,在19世纪中叶前,儿童观众在博物馆当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随着儿童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革新思想的出现,使得博物馆开始关注儿童观众这一群体。

  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博物馆诞生于1773年,而儿童观众最早出现在博物馆当中,则是在100多年后的华盛顿国家广场。1899年,美国第一家儿童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正式建立;1901年,史密森学会秘书长兰利在“史密森城堡”中创建儿童展厅并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博物馆开始关注儿童群体,并接纳其为博物馆观众。

  在布鲁克林博物馆当中,儿童博物馆学习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02年,布鲁克林博物馆安娜比林斯盖洛普(Anna Billings Gallup)提出了“动手探索”概念。在她的建议下,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开始增加专供儿童观众触摸、操作的相关展品。同时,博物馆当中也开始为儿童创造更多机会接触各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展品。

  同样在这一时期,博物馆在向学龄儿童敞开大门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同学校的合作,将展品、课件以及专家带进课堂。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WPA)推行博物馆扩展项目。当时学校教育支出减少,学校资源投入减少的部分由博物馆和公共事业振兴署的项目来补贴,项目的推行使馆校合作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教授弗兰克奥本海默(Frank Oppenheimer)提出让观众通过互动体验区探索和发现,进而拉近普通人和专家在科学知识领域的差距。这一观点影响了整个博物馆领域的教育实践,也为动手探索空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各地博物馆通过创建探索空间,为儿童提供了符合他们学习方式的学习机会。

  对于博物馆及儿童教育工作者而言,无论是展览设计还是教育活动策划,都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关教育学的知识。拥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结合本馆特色,并于实践当中设计出更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为了能帮助阅读者学习和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在本书当中,作者着重选择最适合当今博物馆教育实践的相关理论,结合实践案例,从学习理论中的体验、游戏、认知方式、学习动机四个核心主题出发,详细解读相关理论。

  在博物馆当中,实际参与设计、研发、执行教育活动的工作人员和相关服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开展效果。因此,提升场馆教育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且在培训中指导其应用这些技能,成为了博物馆能否为观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关键。与其他书籍不同,作者结合自己实际组织活动与参与培训的经历,为博物馆如何培训和引导本馆教育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方案。在这之中,作者关注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对参培人员的引导、启发,以便使其真正理解、更好应用这些理论与观点。以帮助工作人员学习了解教育理论家的相关理论为例,作者在课程设计当中首先提出,组织培训人员一起就儿童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展开讨论。然后,把参培者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位教育理论家的名言,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其次,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参培人员思考教育理论与儿童特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参培人员思考:教育理论家对于儿童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哪些观点?他们的观点与大家的观察结果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理论框架对策划早期学习活动很重要等问题。这样一来,在引导、启发、讨论的氛围之下,参培者可以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教育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除此之外,就明确场馆目标、了解观众、展品诠释等内容,作者都给出了日常培训当中可以使用的各类方法、可入手的角度,力求使参与培训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真正理解教育理论,并明确在日常实践当中应当如何思考、如何运用。

  本书直击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在体验中体悟,在游历中探究……

  我在2008年美国访学结束前参观了史密森博物馆群,感受到美国儿童在博物馆里快乐成长的热闹气氛,并有幸买到了一本莎伦的书。自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并践行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理念。相信本书会为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领域带来新视角和实际操作经验,帮助中国同仁完成博物馆儿童教育的使命。

  杨应时(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硕士 哥伦比亚大学艺术与艺术教育博士)

  尊重儿童、了解儿童、服务儿童,然后才谈得上教育儿童。这是一本对博物馆儿童教育历史、理论与实践富于研究思考的著作,深入浅出,开卷有益。感谢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将美国专家的成果分享给国内同行和读者。

  本书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博物馆教育实践,提出了教育活动策划的思维框架和实例。我深信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博物馆从业人员而言意义非凡。它堪称一本全面的指导用书,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提升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就学龄前儿童早期学习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展开系统性研究,有助于中国读者深入了解西方博物馆(尤其是美国博物馆)服务学龄前儿童的背景知识及优秀实践,具备重要的学习价值。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08-21/1785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