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漱玉股份大幅扩张经营规模采、存、销数据异常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在漱玉股份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过程中,最考验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或许就是对大幅增长的存货以及采销过程的管理,但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异常

  在漱玉股份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过程中,最考验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或许就是对大幅增长的存货以及采销过程的管理,但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异常。

  近日,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漱玉股份”)更新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发行不超过4054万股新股,募集超过5亿元主要用于继续增加连锁医药门店数量。

  招股书披露,漱玉股份这些年来通过收购并购、新设门店的方式大量增加门店,经营规模得以大幅扩张。截至2018年6月30日,漱玉股份一共有各类型门店1392家,其中报告期内(2015年至2018年1~6月)新设的门店合计达到684家,剔除已经关闭的新设门店后还有633家,占门店总数的45.47%。也就是说,公司将近一半的门店是近三年新设立的,这还不包括通过收购获得的门店。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新设门店在经营中需要培育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老店的盈利能力,这意味着每开一店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可让人不解的是,报告期内新设的门店中竟然出现当年开设就被关闭的情况,其中,2017年新设门店中当年关闭的就有4家,而2018年上半年新设门店中也有1家出现关闭。

  除了自己新设门店之外,漱玉股份在报告期内还进行了多项并购,从经营性资产收购的基本情况看到,报告期内通过收购而取得的门店超过200家,商誉从最初的6963.46万元增加到报告期末的19688.84万元,提升了182.75%。然而在这些收购的门店中,已有一部分已经被关闭,无形中这给公司的商誉减值增加了压力。

  在漱玉股份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过程中,最考验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或许就是对大幅增长的存货以及采销过程的管理,但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异常,这使得公司看似亮丽的经营数据显得有些不真实。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漱玉股份的存货余额(未剔除跌价准备的金额)出现大幅增长,从2.76亿元增加至6.51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在39.07%至51.98%之间。由此可知存货对于漱玉股份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理应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才对。

  招股书中,公司披露了存货相关内控制度:在仓库存货之中,保管员对所保管商品进行动态盘点;而在零售环节之中,门店每天自行抽盘商品,每月循环盘点一次,并与系统商品库存核对,公司每季度循环盘点所有门店商品一次。从存货内控及其盘点的制度上看,漱玉股份表现出对存货管理的重视,可《红周刊(博客微博)》记者根据招股书所披露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存货管理的效果或许并不如人意。

  招股书披露,公司2017年年末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合计有63617.57万元(如表1),跟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的合计金额相比,新增了20619.92万元。一般情况下,库存商品出现这个规模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当年采购回来的商品除了销售的部分之外,剩下的那部分采购商品就应该等同于库存商品的新增。

  漱玉股份2017年的总采购金额为186815.66万元,这年主营业务成本为156599.59万元,将两项数据做比较,可知总采购之中除了已经实现销售的部分之外,这年采购商品剩余的金额高达30216.07万元,理论上这将体现为存货之中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增加额。

  可实际上,存货相关项目增加的金额20619.92万元比采购商品剩余的30216.07万元要少9296.15万元,即这一年有近1个亿的采购额既没有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之中,也没有体现为存货的增加,竟然不翼而飞了。就算考虑这年145.32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及711.16万元的行政物资及低值易耗品等因素影响,也不太能对如此大的差异形成合理的解释。

  今年上半年,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招股书披露,2018年6月末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金额合计比年初仅增加623.70万元,也就是说,这是总采购金额与主营业务成本之间的差额。

  可实际上,2018年上半年总采购金额93637.31万元和同期主营业务成本86634.37万元相比,之间差额却高达7002.94万元,与存货方面体现出的623.70万元的新增数据相比,有6379.24万元的商品采购不知去向。

  同样的分析方法还能推算出,2016年也有6465.81万元的商品采购去向不明。

  总的来看,仅根据招股书所披露的这些采购与存货的数据,就已经很让人怀疑漱玉股份对存货所建立的内控及相关盘点等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内控风险是否能够控制,存货数据又是否真实可信。

  除了存货方面数据令人质疑,漱玉股份报告期内的采购数据也有一定异常,其与现金流量等相关财务数据并不能形成合理的匹配关系。

  以2017年采购数据为例,当年186815.66万元总采购金额中包含了135364.60万元中西成药采购、11572.61万元中药饮片采购和39878.45万元其他采购(如表2)。2017年7月1日之前,销售中药材、中药饮品等增值税的税率为13%,之后下降至11%,总体核算下来,这年漱玉股份采购中药饮片的进项税额有1388.71万元;中西成药的税率为17%,其他采购税率并没有具体披露,也按一般情况下17%税率计算,则两者进项税额分别有23011.98万元和6779.34万元。综合起来,漱玉股份在2017年的含税总采购金额达到217995.69万元。

  同年,公司用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84988.47万元,当然,这些可能不全是当年采购相关现金流量的流出,因为年末预付款项相比上一年年末新增了4208.66万元,剔除该项数据影响,则与2017年采购实际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出了180779.81万元。将2017年含税总采购金额217995.69万元与相关现金流量流出额勾稽,理论上有37215.88万元未获得现金支付的含税采购额需要体现为新增债权。

  可奇怪的是,资产负债表显示的2017年年末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86647.80万元只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新增了26578.60万元,与理论新增负债相比,意味着还有高达10637.28万元的含税采购额没有形成新增负债。那么,这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上述财务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呢?

  《红周刊》记者在招股书中并未找到合理的解释,而一般情况下可能对上述数据匹配关系形成影响的同期长期资产的购建情况,从相关数据来看,已经基本得到“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的满足,并不太可能对应付款项形成那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招股书也未披露有票据背书可能对其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在总采购金额93637.31万元的基础上,考虑中西成药、中药饮片等不同采购商品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及其变化之后,漱玉股份2018年上半年含税总采购金额达到了108477.11万元,理论上也应该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及应付款项等财务数据的匹配。

  然而,2018年上半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07704.29万元在剔除预付款项增加的520.78万元之后,仅支持107183.51万元的含税采购额,还有1293.59万元的差距。与此同时,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相比于期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减少了2625.29万元。一增一减中,真实债务和理论债务间出现了3918.88万元差额,即意味着有3918.88万元含税采购金额没有获得相关财务数据的匹配和支持。

  整体看,报告期内竟然有超过2亿元含税采购不知用什么支付的情况,而这个差异很可能就是造成前述漱玉股份存货或者营业成本出现异常的重要原因。

  作为以零售经营活动为主的连锁药店企业,在报告期内,漱玉股份每年均有超过亿元的应收款项。对此,招股书称应收款项主要是医保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收款形式跨期结算所致。不过,仔细分析应收、预收所形成的经营性债权数据,还是能发现其中是存在较大金额异常的。

  2017年,漱玉股份的营业收入有247567.12万元,其中包括165578.77万元的中西成药销售收入、18386.68万元的中药饮片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54307.86万元,以及其他业务收入9293.80万元(如表3)。

  不同收入适用不同的税率,2017年中西成药增值税税率为17%,而中药饮片税率则从原先的13%下隆至11%,包含各种服务收入的其他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则比较复杂,为了分析更谨慎,统一按6%的税率考虑,那么,2017年各项收入的销项税税额合计就达到34170.89万元。进而推算出这年的含税营业收入达到281738.01万元。

  现金流量方面,2017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84927.39万元,略高于同期的含税营业收入,这意味着,当年的应收款项、预收款项等形成的经营性债权总体上略减少3189.38万元才合理。

  可事实上,2017年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595.14万元及1680.60万元的坏账准备合计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金额增新增了3884.07万元,而预收款项1193.22万元也比上一年年末增加了142.12万元。整体核算下来,2017年经营性债权实际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3741.95万元。

  “一减一增”下,2017年存在6931.33万元新增经营性债权不能获得同期含税营业收入匹配的情况。

  2018年1~6月,将营业收入137289.02万元及中西成药销售收入、中药饮片销售收入等各项收入以不同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综合起来,可知这半年的含税营业收入有155417.94万元,与同期158130.05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勾稽,收到的现金超过含税营业收入达2712.11万元,这意味着,当年应收款项和预收款项所形成的经营性债权应该出现相应金额减少才合理。

  可事实上,2018年6月末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592.27万元(其中坏账准备1752.57万元)比期初增加了1316.53万元,剔除预收款项增加额62.36万元之后,经营性债权不但没有减少,相反还增加了1254.16万元。一减一增,公司存在3966.27万元的新增经营性债权没有获得含税营业收入与之匹配的情况。

  用同样的分析方法,《红周刊》记者还发现2016年也有5034.49万元的新增经营性债权并无与之匹配的营业收入。

  总的来看,报告期内连续出现了无收入支持的新增经营性债权,这很容易让人对作为医药零售企业的漱玉股份所拥有的大额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产生质疑。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caijing/2018-12-29/8645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