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学:现在是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好时机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近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姜文学在出席“山东论坛”时表示,随着日本首相安倍访华,中日关系回暖,现在是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好时机

  近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姜文学在出席“山东论坛”时表示,随着日本首相安倍访华,中日关系回暖,现在是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好时机。

  姜文学表示,从全球来看,不管是北美、还是欧洲区域,既有WTO协定,也有各自的区域协定,但是亚洲区域目前仅有WTO的协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大区域性贸易协定达成的地方。

  “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没有自由贸易协定。”姜文学强调,数据显示,中韩和日韩之间的贸易成本是不断下降的,但是中日贸易成本在历史的发展中是波动的。

  姜文学认为,如果中日韩之间有了自由贸易协定,三方彼此之间的贸易成本将有较大的削减空间。

  此外,姜文学还表示,对于中日韩三个国家来说,信任比经济利益更加重要,这也是东北亚自贸协定签订的基础。

  东北亚的经济一体化一直以来都称之为功能性的一体化,也就是说,东北亚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的生产网络,在这个生产网络中,中国和东盟等国家从日本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同时经过加工把制成品卖向世界,这就是经常讲的东北亚或者是东亚地区的一个三角贸易。

  这个三角贸易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到目前为止,虽然局部有一些结构调整,但是总体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亚国家尤其是大国纷纷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这里面,每个国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在与大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比如说韩国与日本、韩国与欧盟、与美国、与中国,都有了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印度。

  日本与欧盟有了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曾经一度在TPP里面也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印度也有自由贸易协定,而中国与这几个大国互相之间都没有自由贸易协定。虽然我们在谈,但谈了很多年,也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所以东北亚是从地理上来看,唯一一个没有大区域协定达成的地方。

  1997年之后我们做了很多努力,酝酿了很多次,大家也在不同场合进行了诸多讨论,但是到现在为止,进展并不尽如人意。

  从东北亚各个国家尤其是中日韩之间的生产关系来看,随着中国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日本和韩国在中国进口中的地位是趋于下降的。而中国在日本和韩国出口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反映出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

  因为三个国家没有自由贸易协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从贸易成本来看,也反映了一些趋势。中国、日本、韩国三个两两之间的贸易成本,其中,贸易成本不仅包括地理成本,还包括政策成本。

  中国和韩国的贸易成本在三对关系中是最低的,因为中国和韩国之间有自由贸易协定,其次是日本和韩国的贸易成本,最高的是中国和日本的贸易成本。

  1995年以来贸易成本的削减情况看到中国和韩国的贸易成本的削减幅度是最大的,而日本和韩国之间的贸易成本削减幅度相对来讲小一点,这个可能跟日韩之间本来贸易成本就相对低一些有关系。

  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中国和韩国、韩国和日本之间都存在贸易成本削减的空间,尤其是相比于更远距离的贸易伙伴来讲,我们之间的成本更高了一些,尽管我们是最近的邻居,但是我们之间的贸易成本却比我们跟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的贸易成本更高一些。

  从制度一体化的趋势来看,未来自由贸易协定已经从最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的自由贸易和服务贸易扩展到了新的议题,包括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竞争政策,甚至在TPP里面包括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数字贸易等很多新问题。

  在新的领域制订一些新的规则,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也就远远超越传统所讲的关税和服务业的开放。在新议题的谈判领域,应该是更有空间的,或者说是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流和主要内容。

  中国进入到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有几个主要的表现,首先,自2013年起,中国对TPP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过去一致认为TPP是围堵中国的工具,但是2013年之后更多的转向接纳或开放的态度。

  而且,2013年我们重新启动了中美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它曾经一度因为中国不接受负面清单的条款而搁置,中国接受了这种条款,意味着中国会进一步在这个领域与国际规则去对接。

  在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方案里,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很多内容都带有对接TPP规则的影子,尤其是在2013年11月份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里面有若干内容跟TPP和改革市场化内容相衔接,比如说市场导向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公平竞争的推进、规则的一致性改革,尤其是消除了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尤其是各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间的政策差异。

  更大的开放货物和服务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以及追求要建立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都已经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借此,可以看出中国有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迹象。

  “一带一路”最早的64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中国以西,但是这几年发现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国家越来越多,去年增加了韩国、新西兰,巴拿马,所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不是一个地缘战略,或者是一个地区性的合作框架,而是一个全球性的合作框架倡议。

  如果说一百多个国家都加入进来,我们就很难说它是一个具有排他性或者是某一个特定区域的倡议。所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在致力于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基于这样一个框架开展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WTO的改革,大家是有共识的,从改革的目标来看,中国和西方国家并没有目标上的差异,也就是说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劳工权益,是我们共同所追求的目标,我们主要的分歧在于时间表、进度、步骤。

  所以中国会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标准来对接这些国际经贸规则,我想这也是中、日、韩自贸协定能够签署、能够推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中日韩自贸协定是比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标准更高更全面。

  总的来说,东北亚的生产网络是东北亚自贸协定的一个重要基础,中日韩之间的贸易成本比较高是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潜在的经济利益,中国现在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这为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现在中日关系有了进一步缓和的迹象,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最后,对中、日、韩三个国家来讲,信任比经济利益更加重要!从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来讲,如果仅从开放货物领域而言,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障碍,因为最敏感的就是农业。对中、日、韩三个国家来讲,农业都不是我们的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比重都不大。

  所以,我们有智慧来解决这样一些产业冲突的问题,关键是怎么能够有这种互信的感受,同时,以意愿来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为未来构建东北亚安全共同体或者是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基础。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caijing/2018-10-29/4122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